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中国农大隆安接地气培养人才 田间地头读硕读博

A-A+2014年4月22日08:25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孙妮)学富五车却不闭门造车,在田间地头读硕读博。4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广西金穗农业集团联手打造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小院”结出硕果,联合培养的第一名硕士进行毕业答辩。同时,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与广西农业管理部门联合举办“校企协同助推高产高校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探讨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这是建在田间的“学生宿舍”,设施简陋,没有空调,最高科技的设备——电脑是学习必需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建在田间的“学生宿舍”,设施简陋,最高科技的设备——电脑是学习必需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科技小院”的学生在香蕉地里学累了,垫个纸箱就席地而卧。“科技小院”的学生在香蕉地里学累了,垫个纸箱就席地而卧。

  读硕读博首先当农民

  “科技小院”的首创成员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告诉记者,2009年,为了培养懂书本、又能解决生产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中国农业大学探索了“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即硕士博士在读的研究生,先在学校里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理论学习,然后到全国各地农村的培养基地去,在田间地头完成两至三年的学习,“当农民”的时间占大头。而普通的硕士博士培养流程是,大部分在学校学习,到基层实习的只占少量的时间。2012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广西金穗集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企业型“科技小院”,博士生李深宝、硕士生张涛和余赟来到了隆安县那桐镇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落户”。

  “‘学生宿舍’就是香蕉地里农户的普通砖房,没空调,没网络。白天在香蕉地里干活,累了就席地而卧。”说起在基地的苦日子,在城市长大的博士生李深宝百感交集。南方天热,“宿舍”里没空调,他和同学需涂风油精才能入睡。在地里干活还要忍受各种蚊叮虫咬,有同学腿部受伤溃烂,也有同学眼睛被虫子叮,肿了半边脸。在基地里呆了几个月,“科技小院”的学生习惯了,“既然要学农,就要吃得了学农的苦”。 

  书本知识不是万能的

  硕士博士毕竟不是农民,除了像农民一样在地里“干活”,他们还应干什么?在基地呆两三年,要收获什么?熬过了最初的苦日子,“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李深宝说,刚到基地时,地里有些香蕉“皮开肉绽”(即裂果),导师问他原因,他轻松作答,“缺钙,应该补钙,书本上是这么说的”。导师没说什么,提醒他“别忙着下结论”。经过香蕉一个生长周期的观察,李深宝终于发现,广西香蕉裂果的原因,缺钙只是原因之一,但单纯补钙却解决不了问题,原因是这些香蕉是因气候的原因引起生理上的缺钙,只有在冬天等天气凉的时候才有作用,温度升高之后补钙于事无补,而这些,书本不会告诉他。

  “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发现,由于老蕉留芽不齐,香蕉生长不是整齐划一的,如果统一施肥,“个头大的吃不饱,小的又吃撑了”,最终导致同一块地的香蕉成熟、上市时间不一样,不方便采摘。对这个问题,书里也没提供解决方案。通过与当地农民交流,自己的试验和观察,以及向学校导师请教和探讨,施肥时让香蕉“少食多餐”,下雨天给个头小的香蕉“开小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创造生产力

  除了学习,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来到基地,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金穗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说,除了直接发明改良生产的设备和方法,高层次人才的观察力、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都给企业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在配农药环节,“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发现原先采用的人工调配方法“原始而痛苦”,两个人死命干一天,最多只能配83吨农药。后来,小院的研究生研究了“更偷懒的方法”——新型农药专用的配混池,一天的配混量是原来的两三倍。借助导师的专业力量,小院的研究生们还在香蕉地土壤改良、农药滴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让公司的香蕉产量、品相有很大提升。金穗公司董事长卢义贞说,公司将那桐镇那湾村一个400亩的试验地交给学生们管理,试验地的香蕉受到客户们的认可。今年,公司把试验地的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都用“学生方法”去种植和管理。

  南宁市土肥站负责人宾士友说,近年来,站里连续招了农业专业毕业的不少人才,这些大学毕业生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要他们做方案解决生产问题时,“方案停留在电脑里,考虑不到生产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表示,在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硕士博士生,与普通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来自生产,在生产中找到解决的方法,能在生产领域使用和经受检验,技术的成熟度和可操作性更强。

  学农的不爱农,想离开土地当公务员,是近年来不少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尴尬。不过,“科技小院”的学生告诉记者,基地汇集了与农业有关的各种社会力量,他们不仅接触了农业生产的环节,还与农资机构、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技术科研有一定的了解。毕业之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职业选择,可以到一线当技术人员,可以在科研院所当农业科学家,也可以“卖肥料”作农资人员,还可以成长为农业企业家。

  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顾明华说,2013年,该学院在培养相关的专业硕士生时,也尝试了类似的培养模式,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下一步,学院会探索这一模式的配套改革,增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力。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