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40多名学生,但这里不是学校,这里有一名教书者,但他是没有资格的老师。广西民俗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黄亦华用他的镜头,向网民呈现中越边境广西十万大山深处一个村民和他的40多名学生的故事。
4月16日,广西民俗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黄亦华等人在毛毛细雨中走进中越边境的十万大山深处采风,路过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桐棉乡枯楠村浪灵屯的一间教学点(现在除了村有小学,其它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叫小学,只能叫教学点),遂进去拍摄了一组照片。
小学生知道摄影师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都很高兴,女孩子们回家换上了节日的衣服让摄影师拍照,这个只有两间教室(一到三年级一间,四到六年级一间)的学校有近40个大板瑶族学生,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五岁。
这个教学点距离宁明县桐棉乡60公里,乘汽车也要走两小时山路,这里没网络,手机信号电也没保证。生活环境艰苦,致使没有老师愿意到这里工作。
这个远离乡镇的教学点现由枯楠村村民赵有学主动负责,还有村里一退休老教师帮忙撑起这所“乡村小学”。赵有学没教师证,所以没有工资,好在每月可拿到村里几百元补助。赵有学说,他的文化教书是不够格的,但没老师,他再不教这些学生就没希望了,所以他免为其难地挑起这副担子。现在,他就是学生和家长们的希望。
这里的瑶族同胞以种八角和采松香为主要经济来源,只够温饱,女孩一般很难读到初中,不少女孩子年纪轻轻就嫁人了。好在国家现在有政策每个学生每学期有500元生活费,学生吃饭没有问题,教材东拼西凑将就,红领巾都不够一人一条。
学生们说,他们渴望读书,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个好老师来教他们,让他们有一天也能走出这大山。赵有学说,他对钱没有什么要求,也是希望有好老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