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南宁市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从简政放权到地方立法,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到建立决策制度体系,从行政部门执法监督到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仅展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和决心,更彰显了办好民生实事的坚定信念。
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首府南宁正朝着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目标铿锵前行。
高瞻远瞩
绘制“法治蓝图”开新局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常态化统筹谋划、部署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市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市委出台《法治南宁建设规划(2021—2025年)》《南宁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南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构建起法治南宁建设的“四梁八柱”。
树牢法治观念,方能依法治市。南宁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述职必须述法制度,打造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新模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修订出台《南宁市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纳入重点学习篇目,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举办全面依法治市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市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列入主体班的必修课。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培训班、研讨班。
我市不断完善法治政府推进机制,认真做好南宁市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动问题得到实质解决;创新出台了述法工作规定,开展年度法治建设督察,建立法治督察员队伍,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真督实察。
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保善治。南宁市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域旅游、城市绿化、违法小广告查处……多个市民关心的重点领域立法正有序推进;向社会公布立法草案征求意见、依托立法联系点“开门”纳言、建立公开反馈意见机制……民意正成为立法之重。
我市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抓好重点领域立法,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出台有关推动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推进工业振兴、促进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城市之治,南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从制度、机制等多个方面绘就“法治蓝图”。
以法为基
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运行
有“良法”,更要能“善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是关键之一。只有严格执法、不枉不纵,才能彰显法治权威、带动全民守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今年5月,市司法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通过现场“伴随式”执法监督方式进行同步执法监督。活动中,执法人员对某饭店进行食品安全日常执法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与执法人员一同查看饭店后厨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重点监督执法人员是否亮证执法、是否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检查程序是否规范、执法人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是否规范等。
近年来,由市司法局牵头,通过案卷评查、实地督察、专项抽查等方式,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同时加强对教育、交通运输、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督,通过广西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件进行实时监督。
今年7月,在马山县某村,行政复议办案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引导调解等方式,及时打开群众心结,让一起长达3年的林地权属纠纷趋向化解,为公平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提供了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印发《交通运输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方案》,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交通运输行政纠纷,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形成诉源治理合力。该局积极与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对接协调,同时在支队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进一步前移矛盾化解端口,为行政争议调解打开一扇门。
一心为民
构建民生服务法治体系
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是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行政复议,一头系着政府,一头系着群众。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信息化建设,落实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持续畅通行政复议网上申请渠道。
今年4月,市司法局打造的集法治服务机构位置查找、导航、查看相关法律资讯和普法资讯于一体的“法治服务地图”在“爱南宁APP”应用上线。该地图汇集了全市4861家法治服务机构相关信息和15521名法治服务人员信息,涵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村居法律顾问等多个功能板块。通过线上地图指引,把办事群众精准导航到法律服务机构办理点;线下提供精准服务,点对点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使法律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通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
南宁注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逐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机衔接、互相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近年来,我市成立南宁铁路运输法院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南宁国际仲裁院入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6家公证驻法院司法辅助中心,构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化解联动机制、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报酬纠纷快速调处合作机制。
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有序运行,为全市1821个村(社区)聘请535名法律顾问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推动诉源治理,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在矛盾排查、信息沟通、效力确认、结果运用方面的衔接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行远程监督;市公安局全面运行信息化执法巡查模式;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依托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开展“非接触式”执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将监督执法从线下转为线上,保证执法监督“不打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
邕穗两地实现不动产登记“互联网+跨省通办”,动迁房、房改房、全额集资房纳入“24小时不打烊”网上全自助办理范围,掌上一次性为新生儿办理“出生五件事”……我市始终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法治之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一手抓矛盾问题化解和群众所需,一手抓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我市以法律为准绳,以服务民生和发展为目标,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
认真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市获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次,2022年,南宁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强政企沟通,我市确立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点22个、营商环境观察员27名。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并公布全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市将推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南宁日报 记者 杨盛 通讯员 周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