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独特的区位、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貌,给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自1993年桂柳高速公路开始建设,到2003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用了整整10年时间;到2008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用了5年多的时间,随即我区步入高速公路建设黄金发展阶段,广西高速公路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区、连接泛珠三角等多区域和东盟国家的“6横7纵8支线”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网络化服务的规模效益,有力支撑广西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全面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建设创广西速度

  1997年5月,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胜利通车,实现了广西高速公路里程零的突破。广西交通人总结高速公路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区外、国外先进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推进高速公路建设。2010年底即“十一五”末,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574公里,2010年起广西步入高速公路建设黄金发展阶段。2013年,玉林至铁山港(北海)高速公路开通运营,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3197公里,广西从交通末梢蜕变为大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对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2014年,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百色至靖西、桂平至来宾、南宁外环等5条里程共计449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开门红。2015年12月,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灌阳至凤凰、柳州至武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428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登上新台阶,2017年突破5000公里,2019年突破6000公里,2021年突破7000公里,达7339公里。今年,南丹至天峨(下老)公路、田林至西林(滇桂界)公路、梧州至信都公路二期工程等11个项目将建成通车,天峨、西林和苍梧等3个县将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我区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届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8000公里以上。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的《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至2030年年底,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200公里,形成“1环12横13纵25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届时广西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将达到6.4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工程投资创广西规模

  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快速增长。2019年我区综合交通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仅用两年时间投资总量实现翻番,2021年突破2000亿元,超25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在全国的排位持续快速提升,由2017年第13位、2018年第10位、2019年第8位、2020年第6位、2021年第3位,增速、增量均居全国第1位,强势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在其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近四年我区新建高速公路项目72个、里程5319公里,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广西规模”,储备项目达4000多公里,其中:2021年全区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累计完成1616.07亿元,较2020年974.86亿元同比增长65.8%,占年度计划1483.49亿元108.94%,占全区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503亿元的64.56%。

  三、工程建设创广西品质

  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挖掘程序性要求和规律性做法,全面提升交通项目的管理水平。自201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0号)、《交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交办安监〔2016〕193号)、《关于印发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交办安监函〔2018〕18号)后,我区大力推行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和品质示范创建活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先后出台了《广西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西公路品质工程攻关任务试点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并将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等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在全区高速公路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活动、品质工程攻关行动,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的亮点工程、样板工程。近年来获得了一批重大荣誉和奖项,如:河都高速公路获得2020-2021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梧柳、崇靖、柳南改扩建、马山至平果等多个高速公路项目获“李春奖”,六景郁江特大桥、马滩红水河特大桥、六律邕江特大桥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百靖、河都、来马、河百等一批项目获得广西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真武阁杯”等一系列荣誉。其中广西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河都高速)项目获颁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是我区建筑行业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工程。

  四、创广西拱桥品牌

  广西拱桥的建造数量、质量均居国内前列,被称为“拱桥之乡”。得益于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技术的不断创新,广西钢管拱桥取得飞速发展。1998年,千斤顶斜拉扣挂等成套技术在跨径270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南宁三岸邕江大桥上推广应用成功,标志着钢绞线斜拉扣挂工法成功应用于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设。同时,三岸邕江大桥开创了国内无支架缆索吊装双索道抬吊80t以上大吨位构件的先例,也为进一步发展大索跨、大吨位无支架缆索吊装技术奠定了基础。同年,千斤顶斜拉扣挂等成套技术在主跨180m的广西来宾磨东红水河大桥成功应用。该桥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运、钢绞线斜拉扣挂悬拼、合龙后松索的方法施工,是当时我国悬拼施工跨径最大、分段最多(28段)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2018年建成的广西马滩红水河特大桥,是国内高速公路桥面最宽、用钢量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跨径336m,设计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缆索吊装系统塔架采用全装配式重型钢管拼装,是千斤顶斜拉扣挂等成套技术在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的又一次成功运用。2020年12月28日,主桥跨径575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正式建成通车。在平南三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不仅在原有的拱桥施工技术上进行创新,更将科技创新、技术装备、信息化成果、标准化管理及先进的工艺工法进行集成式应用,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首创将“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的拱座基础方案成功应用到拱桥施工领域;首创配备300吨吊装能力的缆索起重机系统,且搭建高达200m的装配式塔架,实现电气化自动控制;首创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张拉等技术,以力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将200m高度的塔架顶部偏位精确控制在20mm以内;首创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过程最优,结果可控”扣索一次张拉计算理论,实现大跨径拱桥主拱圈线形控制技术的新突破,使9000t拱肋合龙精度在3mm内;首创采用C70自密实无收缩复合膨胀混凝土,运用真空辅助连续四级泵送工艺,助力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灌注施工品质迈上新的台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共创立20项研究课题,荣获37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大桥的建成通车,代表着大跨径拱桥建造技术又一次进步。广西拱桥的跨径跃升到了575m,引领了世界拱桥的发展。其中以千斤顶斜拉扣挂合龙松索技术为代表的拱桥建造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不搭设支架修建拱桥以及大跨径拱桥多节段吊装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拱桥的发展。2022年6月6日主跨600m的世界第一的上承式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主桥拱桁实现高精度合龙,标志着大桥建设取得阶段性关键成果,为后续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以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和成套施工技术为基础,郑皆连院士团队正在对7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