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PM2.5是悬浮在空气里令人忧心忡忡的词汇;十年后,蓝天白云从“奢侈品”变为“日常用品”,“南宁蓝”成为市民朋友圈的“爆款”图片。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之路。

  “南宁蓝”

  成生态环境金字招牌

  十年前,空气污染一度成为市民的“呼吸之痛”,这背后是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与焦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南宁市以“不容一粒沙”的决心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相继出台《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先后实施“集中整治年”“制度建设年”“精细化管理年”项目,以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的需求。

  深入开展扬尘联防联控、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禁工地黄土裸露、露天烧烤、高排放车辆进城,严控秸秆焚烧和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对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整治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随着一系列精准防控“组合拳”打出,我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南宁蓝”成为首府南宁生态环境金字招牌。

  十年后的首府南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景屡屡刷屏朋友圈。今年1—7月,南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2%,优于年度目标1.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6.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0,同比下降(变好)13.4%,提前完成2022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累计减排任务。

  8月,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优20天、良1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100%。1—8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南宁市空气质量排名第16。

  水清河畅

  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

  阳光下的那考河,鱼翔浅底、绿意涌动,这里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南宁市治理黑臭水体及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示范项目。

  2015年,那考河流域PPP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南宁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有了新改变:以PPP模式为核心、以全流域治理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经纬,通过社会资本引入,河道全线截污,海绵城市技术“造血”,把长6.35公里的那考河打造成一个生态海绵体。

  把黑水变成清水,把河道嵌入绿道,从那考河到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南宁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接续治水,让建成区13条城市内河38个黑臭河段重获新生。

  将水环境治理的“触角”延伸开来,编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生态“长廊”。经过整治的百里秀美邕江集防洪、饮用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契合。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好水、护饮水、治差水”要求,加快工业、城镇、农业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百姓“水缸”安全得到保障。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多年达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清零,那考河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成为全国范本。2021年南宁市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30名,排第24名、省会城市第2名。

  脚踏净土

  实现“双百、双超、双零”

  守土有责,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南宁市开始了一次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把破解治土困局的第一步棋,落在摸清土壤“家底”上。在全市范围内布设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7743个,初步查明了全市农用地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区域风险等级。同时高效率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163个企业用地调查,完成24个潜在风险企业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监测,初步建立企业用地调查优先管控名录。

  为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南宁市严把建设用地准入“关卡”,消除用地安全隐患。在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方面,认真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着力加强污染地块环境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地块管理,保证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我市还将土壤污染防治的大棒挥向污染源头——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等。

  十年来,我市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基本路线,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取得了“双百、双超、双零”的工作成绩,即“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额完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零发生”。

  绿水青山

  让自然画卷走进现实

  在隆安县震东社区,曾有一处废弃矿山——点灯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点灯山是一座远近闻名的采石场,经过粗放式开采,植被遭到破坏,水体流失,后被荒废。

  我市通过实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重点解决点灯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运用修复手段,不仅清除了山体危岩,还将一座休闲园林嵌入破损山体中,清理出来的石料砌出了一条1320米的步道。

  如今的点灯山,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已圆满完成,诉说着一段从“向山要石”到“向山要绿”的蜕变故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十年,南宁市坚持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23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用一个个鲜活的生态治理事例串联成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环保、强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增减之间,彰显首府生态环保担当。去年,我市以规划环评、“三线一单”为引领,督促指导产业园区依法落实规划环评制度,核算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今年,我市开展节能环保产业链招商,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组织征集14个生态环保类项目进入“项目为王”项目库,累计投资额22.33亿元;对接洽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1个,其中签约落地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32.6亿元。

  驰而不息,只此青绿。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南宁生态环境向美之变,也深刻感受到抓环保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还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施“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让绿色之歌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越唱越响亮。

  来源:南宁日报 记者 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