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珍宝,也是民族群众的群体性记忆。这些年,壮族服饰以其鲜亮的配色、时尚的设计频频出圈。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兰珍虽然已经73岁了,但仍然坚守在创作、裁缝壮族服饰传承这条路上,致力于让壮族服饰文化走向群众日常生活。

  见到陆兰珍时,她正在和绣娘们进行刺绣制作。手工刺绣是她的一项拿手绝活,她经常一边吟唱着武鸣本土山歌,一边麻利地将刺绣图案用针线缝制好,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完成了一件壮族刺绣。虽然上了年纪,但作为陆兰珍的手艺仍然不输年轻人。“我有规划有梦想,我还在坚持,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丢失了。”纳福彩绣手工坊有4层楼。负一楼是制作车间。一至三楼是展厅。一楼的墙壁上挂满了彩绣作品,多数用于墙面装饰。彩绣作品的图案有生肖、花朵等,颜色亮丽,样式精美。

  在二楼,有的彩绣服饰穿在模特身上,有的作品挂在墙壁上。这些服饰作品极富武鸣壮族传统特色,有凤凰、花卉、12生肖等,图案逼真,颜色丰富多彩。在三楼展厅,有5套造型各异的服装。据陆兰珍介绍,这5套服装都是婚服,是他们团队的得意作品。

  这五套婚服当中,一套大红色的婚服格外吸引人眼球。

  红色该作品以红色为底色,在衣服上绣有龙凤、花朵,绣线密集,看起来非常精美。陆兰珍说,这套衣服是她根据儿时的记忆来制作的。小时候,她的外婆会跟她讲述旧时壮族新娘的穿着,还手把手地传授她新娘服饰上图案的绣法。为了创作这套骆越新娘,她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陆兰珍老人还饶有兴致地和记者介绍起了古骆越婚俗中的“哭嫁”。她说,古骆越文化中,新娘的嫁衣跟其他的嫁衣是不一样的。身份地位越高,婚服的结构和图案等就越精致。“我们壮族服饰有四种款式。有一层袖子的代表比较贫困的妇女出嫁;有三层袖子的代表比较富有的人家嫁女;六层袖子就是官家女儿出嫁;九层袖子只有王的千金小姐才能穿,是最高端的。”

  在制作壮族服饰时,陆兰珍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时代元素,对传统壮族服饰进行升级。她大胆尝试,在布料的选择上用鲜亮色,并将民族元素和时尚设计相结合,让壮锦“靓”起来、“潮”起来。今年的广西“三月三”期间,武鸣区的大街小巷,就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身穿壮族服装参加活动。在壮族服饰传承这条路上,陆兰珍已坚守了半个世纪。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宣传,以及武鸣区和各地的人员往来日趋紧密,她正在着手研究广西其他世居民族的民族服饰并进行创作,并计划开设一个展厅,展出其他民族的日常生活服饰以及嫁衣,争取让民族服饰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我们注重挖掘、寻找民族文化背后的精神元素,把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服饰品牌的风尚中,让民族服饰文化走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