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梧州的各个产业园区,切身感受这片发展的热土。工地上机器轰鸣,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工人们忙碌地在生产车间里来回穿梭。

  近年来,梧州市把产业园区发展作为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再造一个“工业梧州”的法宝。通过实施“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夯实基础设施,增强平台建设,推动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壮大产业规模,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7个产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0.6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5%。

  整合资源,释放新活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主要以发展新能源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食品医药等为主导产业,培育了中恒、神冠、沐邦、国光、睿奕新能源、盈田等龙头企业;拥有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梧州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了翅冀、金升、毅马、骆驼等龙头企业,1—5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27.7%,加速向千亿元产业园区迈进。

  ……

  打开梧州市产业园区的地图,各个园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一目了然。

  “通过园区整合、优化改革后,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产业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产业结构特色更加鲜明。”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陈剑廷说。

  近年来,梧州市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谋划,对“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相似”的产业园区进行整合。目前,梧州市共有7个园区,包括市本级2个: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临港经济区;县一级5个:梧州市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苍梧县工业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藤县经济开发区、蒙山县工业园区。

  园区整合改革后,全市园区规划总面积2.71万公顷,园区干部职工总人数精简了约20%。

  整合过程中,该市推进园区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考评制度等11个方面的改革,6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开发区管委会,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园区事务不出园区”。

  改革释放了新活力,今年1—5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临港经济区、梧州市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三大核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8%,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9.9%。去年,梧州临港经济区获全区37个重点园区绩效考评第一名,梧州市获全区14个设区市园区综合考核评价第一名。

  项目支撑,擦亮发展底色

  6月13日,在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片区,智慧鑫源公司年产50万吨高端铝合金智能化产业项目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建设者们干劲十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1—5月,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50亿元。”项目投资方——广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淦介绍。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园区重大项目推行工作专班集中攻坚推进机制。”梧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马天宝说。目前,该市成立工作专班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已推进了简一陶瓷、新达高端金属板材、弘毅新材料、沐邦高科光伏电池、国光新能源汽车音响系统等项目建设或签约落地。

  今年1—5月,全市十大在建项目完成投资额20.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15.8%。项目建设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2021—2023年,工业投资平均年增长26%,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排名从全区第4位提升到第2位。

  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

  6月16日,梧州市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梧州市永达钢铁集团作为首家入园企业,成为梧州第二家百亿元企业。它的成功吸引了梧州沃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进驻园区,为园区的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短流程不锈钢产业基地,不锈钢产量占全国短流程产量的10%以上。”梧州市长洲不锈钢专业园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园区培育了永达、金海、鑫峰3家龙头不锈钢企业,形成了“回收—冶炼—热轧—酸洗—冷轧—制品”不锈钢再生循环全产业链。

  该园区已成为国内产品结构较完善、产业链较长、集群带动效应明显的短流程不锈钢专业园区。1—5月,园区的不锈钢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48亿元。

  集聚发展的态势在各园区呈现。苍梧县工业园区的林产工业、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加工和六堡茶等主导产业群迅速崛起;岑溪市工业园区的石材建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产业群,以及藤县经济开发区的陶瓷、钛白、造纸等产业群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得益于近年来,梧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靶向招商,逐步形成主导产业明确、特色发展、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据统计,今年1—5月,梧州市再生资源等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3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