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广西云充分发挥“区市县三级联动”的传播渠道优势,实现“报网联动”,并联合市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代表委员说”系列融合报道,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难点热点问题,回应社会的关切和期待。
本期一起来看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开展了哪些讨论。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3月6日《广西日报》第008版推出“基层连线”栏目,刊发了《关于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代表委员这样建议——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家门口》一文,详细内容如下↓↓

  期 待

  南宁市兴宁区望仙坡社区居委会委员 罗玉兰:

  基层医疗建设是广大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居民平时有个小病小痛的,是不愿意跑去大医院挂号就诊的,太麻烦了。大家希望能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等要求。不知代表委员对进一步提升社区医疗水平、真正打通服务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回 应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孙燕:

  社区医疗是基层医疗的基石。目前,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居民的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多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持续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升级,包括提升硬件设施、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环境、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等;二是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推动更多专家资源下沉基层,让基层医生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三是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数据与公共卫生数据、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共享互通;四是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向纵深推进,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五是加强监管和评估,进一步推进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及社区医院建设项目,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 杜丽群: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很多老百姓所盼望的。当前,不少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力量依然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医疗基础设施、就医环境也参差不齐,这都影响着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服务扩容增能,关键还是人。要加大基层医疗服务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员能力的提升。各级卫健部门可主动对接医学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员;通过全科医生培训、学历升级、进修培训、优化绩效考核、提升福利待遇等方式,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

  基层医疗力量壮大了,可以解决一大部分人的看病问题。但对一些重症患者来说,还是得去大医院就诊。这就需要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合作、畅通就诊通道,真正建立起包括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社区或乡镇医院的三级诊疗体系。

  基层医疗服务就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把这一道防线筑牢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会大大提高,大医院的入院难、挂号难、就诊难等压力也会减小。

  南宁市政协委员,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赵红洋:

  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面貌得到改善,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明显短板,制约着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要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能力,加强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加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其次,要加强人才流转机制,推动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努力建成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支持综合能力较强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还应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通道,加强远程诊疗服务,同时打造慢病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县区。

  按照今年南宁市提出的“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域推进基层卫生创建”等任务要求,我们将结合实际,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