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观题型占比上调 突出语用能力考查
■指导老师:
肖满涛(桂林八中英语老师、桂林市普通高中新课改英语学科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学高级教师)
■考纲变化:
根据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英语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要求、题型、试题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主、客观题分值进行了调整,加大了主观试题比重,试卷结构发生了变化。
今年的试题第I卷客观题由大纲卷的115分调整为100分,占67%;第II卷主观题由35分增加至50分,占33%。
从试题结构上看,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试题编排顺序发生了变化,将阅读理解前置,并增加了语法填空题。试题编排为“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书面表达”。
“但是,由于考试内容对接高中新课改,因此,难度系数应该基本稳定。”肖满涛说,一般而言,高考试题总体难度系数在0.55左右。当然,也不排除因题型、内容、结构的变化可能给部分考生带来不适而造成难度有所上升的局面。
但是,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在对考生的单词短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等方面,考查力度有所加大。
“考试大纲的词汇量增加,单词短语考查力度加大。”肖满涛介绍,根据今年的《考试大纲》,英语词汇量增加到3500个左右(新课标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左右)。而根据往年的大纲卷,试卷的总词量一般在2200-2400个,预测今年试卷的总词量可能达到2800个左右,试卷的阅读篇幅可能有所增长。
在语言运用部分对阅读的能力要求中,将原来的“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可以推断出,考试中“词句猜测题”的难度会加大,尤其会加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
另外,考纲增加“七选五”阅读理解新题型,对考生把握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能力有所考查。
新课标卷对“短文改错”的答题方式也进行了调整和创新,由大纲卷的“按行改错”的方式变换为“在语篇中非定行改错”的方式。很明显,该题加大了难度,对学生的语篇能力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备考建议:
建议同学们聚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所列词汇的辨认、巩固和活用,尤其加强对高频词的记忆;要特别注意新进入考纲词汇和考试说明词汇的动词,这些动词往往会成为“完形填空”选项的入选高频词。
今年英语《考试大纲》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题型有重大调整,取消原来的15道单选题,新增10道语篇语法填空题(总分仍为15分),不仅有选择,还有5-6个填空要求结合上下文直接填词(可称“盲填”)。该题型比传统的“单选题”更加灵活,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建议同学们在最后冲刺阶段注意继续进行重点语法知识的复习和梳理,克服常用语法“盲区”,强化固定短语搭配的记忆和运用,把准命题规律,加强适应性训练。
此外,听力、常规阅读理解题、书面表达等试题在形式上应当与大纲卷类似,难度和要求相当。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按照文体或话题分类,加强作文素材积累。
政治:联系教材,关注时政热点问题
■指导老师:
黄英姿(桂林中学政治老师、中学高级教师)
■考纲变化
与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相比较,2015年的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大部分内容保持稳定,但也有变化和增减。如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11个考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议”,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4个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有新的要求。一些新增加的内容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要特别加以关注。
■备考建议
1.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厘清易混易错知识。
高考中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与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密切相关。考生考前静心通读教材,重温主干知识非常重要。这一阶段,考生应将每个板块的知识层次化、网络化,以巩固基础,保证考点清晰、重点明确、难点突破,并能以此为基点,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于易混易错知识点,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厘清认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把握、灵活运用。
2.联系教材,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注意复习方法。
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考试大纲对时事政治也有明确的要求。相应的,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表现时代最强音。复习时可依托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进行训练。训练时不能只关注热点问题本身,而应将着眼点放在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上。可以是以某个热点问题为中心概括出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也可以是以一个主干知识去统帅相关热点问题,两种方法可交替使用。
3.精练巧讲,强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慎选模拟题。
不提倡题海战术,而是精选训练题,如以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经典试题为范例进行精练巧讲。在此基础上,再对原题进行变式练习。高考取胜,知识是基础,审题是关键,方法、技巧是保证。通过几次调研考、模拟考的评卷,我们发现,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判断不准确、答题不规范仍是不少考生的通病。因此,考生一定要强化认真审题的意识,注意命题设问的指向性要求,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组织答案时,要分层次、有条理、标序号,且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要规范,要准确运用政治学科术语,运用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要注意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4.调节生物钟,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考试信心。
在文综考试中,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等做法往往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训练非常必要。建议考生在考前一周调好生物钟,训练时间尽可能与高考文综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每天上午9:00—11:30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利于高考时能更加自如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历史:考纲没有明显变化,冲刺阶段应回归课本
■指导老师:
苏裕明(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历史老师、中学高级教师)
■考纲变化:
就历史科目来说,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今年的《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主要有以下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此外,今年的《考试说明》从前言到指导思想,再到内容和试卷结构,和去年比均无变化。但要注意研究2014《考试说明》相比2013的有点变化:如2014《考试说明》用2013年新课程Ⅰ卷第41题“汉唐地方行政制度”来代替2013《考试说明》中的2008年宁夏卷40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这一变化反映出试题强化了对考生的对比分析、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选考题方面:2014《考试说明》相比2013的有点变化:改革增加“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阿里改革”。民主与实践新增“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宪章运动”。战争与和平新增“国际联盟”。
预计今年历史高考内容注重考查知识的整合、体系,不避热点问题,注重基本知识,选材时不固执己见。内涵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突出经典高考试题的指挥棒作用。
■备考建议:
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注意一些策略:
1.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知识,不要再去做更多的题、做难度大的题,应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上,消灭知识盲点,对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一个也不漏过,做到心中有数,如能把知识点以名词解释的方法来把握则效果更佳。
2.关注时事,要突出重点,突出高考的导向性。体现新高考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知识包括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中国近代化历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3.每位考生在最后关头都不能放松,要把计划做细,并落实到每一天。考生可以把近5年尤其是近3年高考题进行重温,要反复看,不是记答案,而是理清答题思路,从中找出基础知识掌握及答题技巧等方面的规律。
4.最后冲刺阶段,学生要随时与老师沟通。辅助做些基础题。每天抽出10分钟至1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基础题,一方面可检验一天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自己做题的熟练性不降低。
另外,建议在高考的前两天,即6月4日或5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按高考时间仔细、认真地做一套文综试卷,使自己进入高考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