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建议:
离高考已经不到半个月时间,“考生们首先要回归教材。”两位老师均如是表示。
“回归教材,回归以前做过的试卷;少做题,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李会成说,离高考越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会觉得自己的知识积累不够,大家应该认识到缺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下应该回归教材(包括高考复习教材)。
在回归中多归纳总结,如传记阅读,有的命题会涉及到传主的品格形象魅力。对于相同类别的传主学会利用复习训练中所总结出来的答题思路、答题模式。
李会成表示,文言翻译、诗歌鉴赏、语病题是大多数同学绕不开的短板,考生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王璇介绍,文言文为一篇选自《二十四史》的650字左右篇幅的文章,考查点为固定文言实词、断句、文意概括、翻译等这几个方面,考生可根据自身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
两位老师表示,在最后冲刺阶段,建议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两位老师建议,考前强化背诵,关注情景式默写的情景设计,关注易错字,提高默写得分。
在考场上不细心而丢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审题必须细心:抓住每一个题干上关键词、修饰语。对于选考题选考标志的填涂一定要到位。
李会成建议考生充分利用开考前的5分钟确定选考题。
在试卷发下确认自己的试卷无误后,迅速浏览选考题文本、题目。一般来说,传记要比小说容易,但我们一定在高三的训练中遇到过小说比传记容易的,虽然几率很小。所以,选考,注意先“选”再“考”。
此外,就是作文审题、立意必须谨慎确立。作文卷面5分,尽量保证书写工整清楚。
数学:函数与导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指导老师:
曹海平(桂林中学数学老师、中学高级教师)
■考纲变化:
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与去年的比较变化不大,通过《考试说明》与《试题评价》来看,新课标数学试题有如下的特点:
1.试题的设计理念体现“大稳定、小创新、重运算、考思维”的稳健性。
2.坚持对五个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和两个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
3.体现数学的基础、应用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备考建议:
在考试的最后阶段,应该注意知识点的梳理。通过研究与分析近三年来全国新课标统考试题与桂林市的模拟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线,总结相关的题型,构建解题思路。比如,函数与导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属于主干知识,在考试中占有比较大的分值。那么,可以从以前做过的题目中总结一下这块知识点,具体考了哪些知识,涉及了多少题型。
通过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函数与导数涉及的试题个数稳定在2-3个小题,一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抛物线的切线)应用问题,也有可能涉及到导数新增知识积分。
在高考应试策略方面,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在最后冲刺阶段数学知识的提升空间不大了,而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还可以有一定的提分空间。考试策略包括应试心理与应试技巧。高考不但考知识,还考能力和心态,因此树立必胜的信心尤为重要。其次,要量力而行,有所取舍,如成绩中等的学生对难题要敢于取舍,目标锁定中、低档试题,高考数学150分里,基础分占到120分左右,所以说中低档题目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考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在此基础上力争在难题上有突破。
此外,还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集中精力审题。审题要慢、要清,解答要快、要规范。关于审题可以用这样的自我提示语,包括:(1)这个题目有哪些已知条件?我能不能把已知条件分开?(2)求解的目标是什么?对求解有什么要求?(3)能不能画一个图帮助思考?(4)所给出的已知条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从中发现隐含条件?(5)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有什么联系?能不能从中获得解题的思路,找到进门的门槛?(6)能不能先从已知条件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7)观察整个题目,联想我自己过去做过的题,是否做过与此有关的题?是否做过表面上不同,实际上类似的题?
第二是关注细节。所谓的细节应包括多方面,例如审题的细节、知识理解的细节、运用公式的细节、忽视检验的细节、解题过程的细节、用好草稿的细节,等等。
不注意细节既有思维品质的问题,又有思维能力的问题,同时也是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得不够扎实的表现。考生应该力争做到不该丢的分一分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