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社会万象>正文

时代变迁:广西民族博物馆展陈年旧物(组图)

A-A+2014年3月12日18:51 广西日报评论

  广西日报讯(记者 罗劲松 文\图)没有比这更真实的叙述,没有比这更生动的还原。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广泛征集“20世纪老物件”基础上,近期推出“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上千件看似普通、老旧的展品,却饱含历史信息和现实意义——

煤油灯
煤油灯煤油灯
当年的全国粮票当年的全国粮票
民国年代的听筒电话民国年代的听筒电话

  旧物 勾出一段记忆

  3月9日,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厅,1300多件老物件循历史年代蜿蜒陈列——“国货运动”、“方寸之物 记忆之凭”、“山河一片红”、“旧曲诵往昔 影像记年华”、“家的记忆”……徜徉其间,恍若穿越历史回到上个世纪。

  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煤油灯,让少年时代曾在黑夜里借着它那微弱光亮潜心苦读的贫家子弟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各式各样的购物票证,让曾经在那个物资匮乏的“票证经济”年代艰难谋生的过来者唏嘘不已;一张张简朴的结婚证、毕业证、先进工作者奖状,见证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段纯真的爱情、一股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

  仔细查看着展柜里陈列的一张张粮票、油票、布票,记者的思绪也被拉回到自己读初中的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候,每个人吃的粮食、穿的衣服都是有定量的,须凭票凭证购买。到1984年年底,随着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粮食连年丰收,国家将取消粮食凭票证定量供应制度的消息流传开来。过惯了“票证日子”的人们,一时反而恐慌起来,担心没有“票证保证”买不到粮食,纷纷到粮店排队抢购粮油。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化,到1993年,粮油在全国全面实现敞开供应,粮票、油票等票证在老百姓眼里才真正成了“无用之物”。

  展柜里一个摩托罗拉BP机,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刚刚进入南国早报工作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眼看着新华社、电视台一些记者率先在腰间别上BP机,心里羡慕不已。后来,自己腰间也别上了一个摩托罗拉BP机,外出采访时,感觉特别神气。然而,没神气多久,人家手里又拿上了“大哥大”。于是,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手里拿个“大哥大”有什么好神气的?早晚有一天,我们把早报办成首府媒体中的“大哥大”,那才叫神气!

  展厅里,慕名而来的观众川流不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年人,面对曾经熟悉的老物件,充满感慨地对身边家人讲述着一桩桩或激动、或心酸、或可笑的往事;对那个年代十分陌生的年青人和孩子们,则对眼前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老物件充满好奇……

  捐献 留存一段历史

  研究、展示珍贵历史文物的博物馆,怎么会想到开辟“百年老物件”这样一个展示百姓生活常用物件的展厅?这些琳琅满目、涵盖面极广的“家常物什”,又是怎样收集起来的?

  谈起办展的最初动机和过程,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王頠颇多感慨——

  早在2010年5月,广西民族博物馆就产生了举办一场小规模“怀旧展览”的创意。起初,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人们意识到“文化遗产就在我身边”。当“追寻老物件”启事在南国早报等媒体刊出后,南宁乃至全区各地群众捐献老物件的热情出乎博物馆工作人员意料。3年多时间里,捐赠的老物件总数达7000多件!博物馆工作人员由此深切感受到深藏于老百姓心中的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南宁市民沈丽珍从自家杂物房里搬出一个沉重的祖传铁制药碾捐赠给博物馆。沈丽珍说,这个锈迹斑斑的药碾,是当年开医馆的祖父传下来的,到现在称得上是“百岁老人”了。

  铁制药碾,是我国中医制药传统用具,用来研碾药材,制作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在沈丽珍记忆里,祖父沈金昌当年在南宁上国街(今人民西路)开设泰安堂医馆和药店。父亲沈上洋学医毕业后,也继承“悬壶济世”祖训,回南宁以自己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让不少南宁人闻而生畏。沈上洋为了攻克麻风病治疗方法,多次跑到崇左、扶绥一带调研,搜集各种验方。1959年,编成《麻风病验方集锦》一书出版,受到医学界关注。

  如今,加工药材电动化,药碾早已无用武之地。但是,它见证了老一代药工的艰辛,承载着老一辈医药家的追求。

  南宁市化工厂退休职工黄承志捐献的是一张60多年前南宁码头工人使用过的地形图。黄承志说,父亲当年是邕城一名码头搬运工人,已于上世纪80年代去世。这张地形图是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发黄起皱的地形图,清晰地标注着当年邕江边19个码头的位置。在黄承志记忆里,当年的邕江水运十分繁忙,这19个码头各有分工,有的运沙,有的运粮,有的专运瓷器……一张小小的地形图,透露着南宁曾经十分发达的水运交通信息。

  在南宁市民唐先生捐赠的老物件里,一台老式16毫米手提电影放映机特别引人关注。唐先生说,这台放映机是南宁电影机械厂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别看如今显得相当老旧,当年它可是国产电影放映机中最受欢迎的三大品牌之一,使用起来既轻巧又方便,在送电影下乡工作中堪称功臣!

  一封幸存的战地家书、一套民国“法规大全”、一支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的消防水枪、一个“文革”年代的红袖章、一辆40年前最时尚的“永久自行车”……7000多件各式各样、各个年代的老物件,就这样从一个个普通家庭集中到博物馆,成为一笔丰厚的公共文化遗产——共同见证着风雨交加的沧桑岁月,见证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见证着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