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柳州俚语溯源

A-A+2015年7月29日09:23南国今报评论

  纟良

  有人常以“公式(Lāng)衣高头有个窿”是否读得标准来考问读者是否正宗柳州人。这种考问是否科学在此不论,要说的是,“公式衣”一词最初就不是柳州本地语言。据语言学家史有为先生在《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上海辞书岀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考证,其实“公式”原为广东方言对法语“毛线”的音译。

  广东因地理的关系,是传入用羊毛纺织而成的毛线较早的地区。此前中国话语中并无“毛线”一词,广东人按法语“毛线”的读音创造了“公式”字,尔后又由来柳经商的广东人将“公式”字及读音包括毛线实物,一并传入柳州,于是柳州话中便有了“公式衣”即“毛线衣”以及与此有关的“打公式”、“ 公式针”等词语。

  “公式”及“公式衣”的读音恐怕也只有广东、广西才有,外省人多不知所云,因而才有用“公式衣高头有个窿”来测试是否柳州人的题目。而“公式”字也因使用地域太狭,还未能进入《辞海》等辞书,这里的“公式”字是广东方面的生造字。

  闷头鸡

  凡家中养过鸡的人大都可见这样的场面:一把米(饭)洒下地,有的鸡立即一声不吭、埋头不停地在啄食,有的鸡却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叽叽咕咕,到头来只吃个半饱,人们讥这类鸡是“蠢鸡”,而把那种不声不响、埋头啄米(饭)的鸡称为“闷头鸡”,暗中有赞许之意。

  然而柳州话中的“闷头鸡”,却又是另一类解读,已不是什么赞词,而成为对平时总是闷声不语,却善于算计,专门打个人小算盘,占人便宜者的贬称。认为是:闷头鸡,吃白米,颗颗吃到底。

  酸坛命——要搂

  要弄清楚此俚语含义,首先要懂“酸坛” 为何物。柳州人多嗜酸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很多家庭都有小酸坛,举凡豆角、萝卜、藠(qiào)头、刀豆、包菜、莴笋、辣椒、姜、菠萝、桃、李、芥菜、黄瓜、芋苗、蒜、菠萝、李、桃、包菜、萝卜缨、木瓜、红薯、凉薯、佛手瓜、西芹、黄瓜、西兰菜梗、空心菜梗、包菜、棒棒菜、蒜心、莲藕、马蹄、莴苣笋、鱼腥草、山楂、苦瓜等,都可入坛内。

  入酸坛的原料得根据情况处理一下:先洗净,刀豆、豆角要扯掉豆筋,黄瓜、莲藕要切刀花,豆角、青菜要盘好。然后晾蔫,用粗盐搓一下,便可放进坛里,倒入甜酒或米糟。酸坛是带围边的,边里放上水,坛盖扣上,可隔开空气,否则会“臭风”。

  约一个月,便可开坛食用。酸坛最忌油、水入内,故特制有加长筷子便于搛挟。平时,几天要开一次盖,把酸品搂一下,使不致发异味。这就是 “搂酸坛”的原意。

  而柳州话中“酸坛命——要搂”, 是言者在宛转警告“得罪”了自己的绕舌者,他要反击或揭老底了,如果绕舌者再不收敛,后果将会是“红薯进灶——你该煨”。

  茅司

  柳州话中为“厕所”之意,不过持此称谓的地域广泛,不独柳州一地,据统计, 潮州话、客家话、部分赣方言、吴方言、闽语地区也有此称,且古已有之。据语言学家龙潜庵在《宋元语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中考证,唐宋时期,寺院里的厕所一般建于堂之东侧,最初称东司。大约是当时普遍用茅草搭盖的原因,故转称茅司。此词应为从外地传入柳州的,久而久之,也成了柳州话,柳州人还有称作茅厕、茅房的。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柳州人把茅司改称为厕所,近年还有称为洗手间、卫生间的,茅司于是成了一个柳州旧词语。(龙城柳)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