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柳州郊区从建立至撤销纪事

A-A+2015年6月23日09:30南国今报评论

  近有人问起我,柳州市郊区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撤销的?因我在郊区工作了37年时间,直至退休,还曾担任《柳州市郊区组织史资料》编辑组组长,参与编辑《柳州市郊区志》一书,对郊区情况比较清楚,就让我将这一段历史讲述给各位读者。

▲郊区水南村蔬菜生产基地(张锦蓓供图)▲郊区水南村蔬菜生产基地(张锦蓓供图)

  郊区的成立

  1950年11月,柳江县第八区划归柳州市管辖,改建为柳州市第四区(区政府驻黄村)、第五区(区政府驻鸡喇),这就是郊区的前身。

  1951年5月,柳州市委将第四区、第五区改为第五区(区政府驻文笔村)、第六区(区政府驻鸡喇)、第七区(区政府驻柳东)、第八区(区政府驻黄村)。

  解放初期,土匪非常猖狂,他们袭击地方政权机构,抢劫来往车辆船只,杀害群众,抢劫村民财物……如1950年冬,一位解放军排长在河东马鹿山附近被土匪杀害。1950年10月14日,土匪袭击羊角山附近的依山村居民点,烧毁民房15间,杀死居民6人,打伤7人,抢走耕牛6头。

  解放军加大剿匪力度,狠狠打击土匪气焰,大长群众志气,大灭土匪威风。1950年12月,区政府组织民兵、群众300多人,配合解放军包围了白露乡盘龙山匪部,经过两天两夜战斗,歼灭土匪50余名,俘虏从台湾派遣来的电台台长1人。

  1950年12月,解放军与民兵30余人对门头山(旧飞机场附近)土匪进行围剿,俘虏土匪3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58件。各股土匪被严厉打击后,纷纷投降,形势逐渐稳定。1951年4月底前清除了匪患,群众过上平安的日子。

  1950年11月,柳州市委、市政府从各机关、学校抽调和吸收了一批干部、老师、学生组成郊区工作队,到市郊农村领导土地改革,部分解放军指战员也参加了土改。

  市郊的土改由点到面,分期分批进行。1951年2月,先在忠孝(文笔)村试点,点上土改结束后全面铺开,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群众。第二阶段,划分阶级成分,分为贫农、下中农、富农、地主等成分。第三阶段,没收地主阶级超过规定部分的土地、耕牛、农具、房屋。第四阶段,分配没收地主阶级的田地、房屋、农具、耕牛等。

  土改时的市郊5000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每人分到1.2亩至3亩土地并颁发了土地证,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20世纪50年代中期,柳州市郊区帽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积极抗旱(柳州市博物馆供图)20世纪50年代中期,柳州市郊区帽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积极抗旱(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起早贪黑地做农活,农作物获得丰收。但很快他们发现单干的农户到了农忙的时候忙不过来,影响了生产,于是他们几个农户组织了互助组,到了插田、割谷子的时候你帮我插田,我帮你割谷子,生产上存在的人手不足问题基本解决。

  1953年3月,撤销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区,合并改建为第三区,第三区公所驻柳新街三角地。1955年2月,第三区改为郊区,郊区公所驻谷埠街。

  1953年1月起,柳州市郊农村掀起大办农业合作社运动,首先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集体的力量发展生产。参加初级社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入初级社,参加统一经营,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参加年终分配。大家统一时间出工收工,计件记工分,如插一亩田记6分,挑三担秧记1分等,到年底参加分红,劳动报酬大于土地分红。由于初级社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又有土地分红,因此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获得丰收。1954年柳州遭受旱灾,但初级社仍然增产,稻谷年产量比1953年增产10.64%,花生年产量增产47.63%。

  一段曲折

  1956年起,柳州市郊区开始大办高级农业社,问题开始出现。为什么?因为高级社取消了土地、耕牛、大型农具入社后的分红,就算你家有10亩土地入社,3头牛入社,一分钱都没得。加上生产队内部记工分时产生了平均主义,你出一天工记9分,我记8.5分,做多做少基本上拉平,因此社员有意见,生产积极性不高,但问题还不是很大。到了1958年9月办起了人民公社后,大问题出现了,到了1959年下半年后竟发展到无米下锅挨饿的地步。

㈥  2年4月29日,日本丰田神谷食品株式会社神谷启先生(前左)、日本名古屋东邦大学教授森靖熊先生抵柳,对郊区太阳村镇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唐永健供图)  ㈥  2年4月29日,日本丰田神谷食品株式会社神谷启先生(前左)、日本名古屋东邦大学教授森靖熊先生抵柳,对郊区太阳村镇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唐永健供图)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行动纲领,高喊“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口号,但经过实践检验,当时的政策和口号是“左”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言下之意是只要胆大,你想要亩产多少粮食就会产多少粮食。实际上郊区人民公社亩产七八百斤谷子已经不错了,但上级要你报亩产一千斤、两千斤、三千斤……怎么办?没有办法只好虚报产量,你要多少斤我就报多少斤,这样就出现了影响很坏的浮夸风。

  1958年9月下旬,晚稻收割之前,郊区大量劳动力集中“大炼钢铁”,农民日夜在炼钢工地苦战,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959年,郊区各公社开办男女老幼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501个,由于劳动力强弱、贡献不分大小都一样吃饭不要钱,强调了平均分配原则,后来被人们称为“吃大锅饭”。

  人民公社不但吃饭问题搞平均主义,劳动计酬同样搞平均主义。当时年底分红是根据工分多少进行分配的,因此农民十分重视工分,他们认为工分就是米、油、盐、猪肉、衣服……初级社时,是根据社员的劳动量评工分的,基本上是计件式记工分,因此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高,但到了人民公社时则采用平均主义评工分的办法,基本上是做好做坏一个样,因此社员出工不出力。男社员坐下抽烟的不少,女社员解大小便的人数蛮多,不会抽烟、没有大小便的就聊天……

  1959年,农产品产量开始下降,1961年,郊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56年下降了39.5%,接近40%,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先是1960年大部分吃饭不要钱的公社公共食堂关了门,接着是农民的口粮一降再降,每月每人平均口粮15~24斤,不用多说农民都吃不饱,怎么办?只好多煮些少油多盐的青菜、南瓜、节瓜代替大米饭充饥,当时说是“瓜菜代”。由于营养不良,因此农民、市民身体普遍出现浮肿,用手指按到脸上浮肿处,接着出现个窝坑,久久不能复原。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文坚决纠正“一平二调”(平均分配、无偿调拨公社的人力、物资)的错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了1963年粮食逐年增收,农民粮油供应得到了保障,正常生活又回到了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

  重获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郊区农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们积极生产,不断增加收入,经过二三十年奋斗之后,农民逐步走向富裕,不少农民起了新房,买了手机、彩电、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小汽车,生活得有滋有味,这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

  各地农民致富之路是不完全相同的,那么郊区的农民是怎样走上致富之路的呢?主要措施有如下两项:

  一,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过去农民都是用老祖宗的方式种稻、种菜、养鸡、养鸭的,因此水稻、蔬菜产量不高,鸡鸭成活率低,收入也很难大幅度增长。为了让农民尽快致富,郊区党委政府开办了各种科学种养学习班,让农民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术。种养学习班有:水稻学习班、种果学习班、养鸡学习班等等。过去农民养的鸡死的不少,因为小鸡容易得白痢病,屙白屎后死亡。在养鸡学习班里,农技员就教农民如何把土霉素给小鸡吃,吃了土霉素后小鸡成活率大大提高了,为增收创造了条件。鸡长大后容易得鸡瘟病,一天死几百只是常事。为了防止鸡瘟流传,农技员就教农民在鸡长到半斤左右时打预防针,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瘟了,让农民实现增收。

  二,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综合开发。为了寻找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郊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即把单一的种蔬菜或种水稻改为种水稻、种菜、种果、养鱼、养猪、养鸡、养鸭等多种经营。各农户不一定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打破单一的种养格局,以增加收入。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涌现出不少致富能手,有人靠种甜竹笋致富,有人种韭金黄菜致富(外形像韭菜,但颜色是金黄色的),有人利用电厂排出的温热废水养鱼发财……

  富了,郊区的农民富了,1990年,郊区农民每年每人平均纯收入795元,到2001年增加到2719元,十年增加了1924元,郊区的农民笑了,笑了……

  2002年9月,柳州市撤销郊区,郊区管辖的10个乡镇由柳北、城中、鱼峰、柳南4个城区接管,郊区到此画上圆满的句号。(作者为原柳州市郊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肖杰明)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