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金融理财>正文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刷信用你准备好了吗

A-A+2015年7月23日14:52经济参考报评论

  凭信用记录订酒店;在线“秒速”申请小额贷款;雇佣保姆前先查信用记录;看一眼陌生人的信用记录后就让他免费帮你捎货……这些场景,离我们并不遥远。为百姓创造便利的,正是即将正式运营的个人征信业务。

  今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诚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如今,半年期限已到。虽然这8家个人征信业务“正规军”何时运营尚无时间表,但无论如何,中国距离“信用社会”的建成又近了一步。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个人征信将在信贷、求职、租赁、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中国政府与企业需共同努力,打通数据“孤岛”、完善法律法规,为个人征信业务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基础。

  全力冲刺

  “我们正积极准备接受央行验收,将对照相关规定做进一步的完善。”华道征信总裁冯军说,从最初的工商登记、“招兵买马”,到建立数据中心、发展合作伙伴,再到近期内测首款产品“猪猪分”,华道征信各方面工作已基本完成。

  近日,央行下发了申报表格及材料要求,要求各家报送组织架构、业务开展、内控制度、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中智诚征信CEO李萱说,表格主要涉及公司相关资料的提取和上报,近期会对内部、外部进行检查,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实以迎接央行“终考”。

  尽管彼此业务基础相差迥异,但经过半年的快速发展,目前8家机构均已准备好个人征信产品或服务平台。除了已经抢先开放服务的“芝麻分”和“考拉分”,以及正在内测的“腾讯信用”评级和中诚信征信产品服务平台,逼近大考前,更多最新“成果”正在集中登台亮相。

  5月30日,考拉征信联合多家商家推出“信用圈”多种消费优惠。6月6日,芝麻信用将公测扩大至全国,并推出了租车免租金等服务;中智信征信召开产品推介会,首次宣布“反欺诈云平台”于6月15日上线运行。6月11日,前海征信首次揭下面纱,推出包括“好信度”个人打分产品在内的好信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面对8家机构的未来前景,考拉征信总裁李广雨认为,个人征信市场需求很多、前景广阔,但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不够。要提升征信的准确性,数据来源肯定是越丰富越好,但无论是8家机构的数据互换,还是对接央行征信系统、获取政府有关部门数据等等,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说:“未来不排除与其他几家机构交换数据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只要是在合法、合规,保护信息安全以及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征信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对征信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只是在市场发展初期,各家可能还是专注于用好自己的数据,把自己专长做深做细。”

  百亿市场

  将个人信用记录运用到信贷、租车、求学、求职中,是个人征信业务最为常见的应用场景,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中国,个人征信业务长期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有必要提及的是,目前中国的征信机构分为两类: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央行对个人征信的设立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个人征信业务更加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需经央行批准,而设立企业征信机构报央行在当地的监管部门备案即可。

  为何多年来不温不火的个人征信市场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这绝非偶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在中国,两大因素推动着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其一,普惠金融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金融业务与更多“草根”发生联系,市场对个人金融信用的积累与查询提出了强烈需求。其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全社会对征信业的重视程度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那么,个人征信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根据央行2013年发布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各类征信机构150多家,征信行业收入约20多亿元。业内估计,个人征信未来的潜力远超这一数字。

  章政做了一个保守的估算:按照央行定价,个人征信报告查阅3次之后,第4次要收费,一份25元,中国13亿人口1人查询1次,就是325亿元。加上衍生服务,这一市场至少有400亿元。

  行业渗透

  曾经,大部分人所熟悉的个人征信,仅停留于查询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然而,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入,正在拓宽个人征信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的个人行为越来越多地在网络留下印记,这些数据对于很多机构来说都是有价值的。”P2P平台“拍拍贷”CEO张俊表示,主打“纯线上信用审核”的拍拍贷于今年3月推出了自建的信用评分系统“魔镜”。

  打车、网购、理财、社交,甚至在APP上叫个外卖或美甲,交易数据都会沉淀于网络。这些看似凌乱的数据,对于保险、网络信贷和网络广告等行业而言,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在我们看来,有午夜上网习惯的人相较白天上网的人信用程度可能要低一些。”张俊表示。

  货运物流软件“罗计物流”CEO宋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大量货运司机都会在软件上留下基本信息和行车记录,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找到了罗计,试图获取相关信息,未来可能会根据司机的行车情况决定保费高低。

  让凌乱繁杂数据得以发挥价值的,正是关键的步骤——数据挖掘。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目前主要有四类主体在进行相关信用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首先,电商。电商没有在口头上率先提出个人征信,却是最早将征信“变现”的主体之一。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依据商户的交易和信用数据为其提供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单笔单款金额可低至数千元。京东商城2012年起与银行合作,向合作伙伴提供基于交易数据的贷款;同年,苏宁电器宣布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其次,P2P(网络小额借贷)公司。为了事项更有效的风险控制,大量P2P公司都在自建征信系统,将有过违约“前科”的客户列入黑名单,人人贷、拍拍贷、信而富等公司都有自建的征信平台。

  第三,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各类交易的入口,积累着大量、多样的用户数据。在接受央行检查的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中,芝麻信用、拉卡拉均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进行信用评分。今年初,神州租车接入芝麻信用,用户凭借支付宝钱包中的芝麻信用分,可免交押金、免刷预授权实现租车。拉卡拉则向用户提供“商户贷”,基于商户每天POS机的刷卡额、经营情况进行信用评估,发放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

  第四,各类征信公司。记者了解到,首批8家接受检查的个人征信机构中,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均为P2P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如中诚信,便针对网贷平台风控需求量身定作风控模型,阿里巴巴就是其客户。

  在国内的专业征信领域,近年来,美国最大的信用评分公司FICO(费埃哲)愈加活跃,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07年进入中国的FICO曾将银行看作最主要客户,而近年来,FICO发现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了无法忽视的存在。为此,FICO特地在中国发布了“FICO信贷评分决策云平台”,为中国的网贷平台量身打造信用评分体系。

  投石问路

  我国个人征信业务刚刚起步。在市场力量介入之前,全国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就是央行于2006年建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央行《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8.2亿自然人和1859.6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市场格局,正处于“投石问路”的摸索期,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市场+政府”模式。章政表示,世界范围内的征信市场主要分为三类: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欧洲的政府主导模式;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的“政府+市场”模式。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业务也遵循了这一模式,即央行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对征信业实施管理,同时引导各市场机构挖掘个人征信数据的价值。

  其次,征信机构与信用评分机构“混战”。中国的征信体系未将征信与评分业务明确分离,也没有形成受普遍认可的评分架构。在许多国家,征信机构与评分机构的业务是分离的,前者搜集数据,后者分析数据。如美国,三大征信机构收集数据,使用FICO的评分。而在中国,许多机构又做征信、又做评分。如拉卡拉信用、芝麻信用。在中国,也没有形成广受认可的评分体系,仍处于各方“混战”阶段。

  第三,互联网金融成为重要推动力。互联网金融为征信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窗口期”。电商企业、P2P公司都对征信业务有着很强的需求,甚至不惜亲自打造征信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许多电商、P2P公司很可能已向央行申请了个人征信业务资质。如京东商城,虽然未进入首批接受央行检查的8家征信机构之列,但实际上也在开展相关业务。近日,京东投资了美国的大数据征信机构Zest Finance以优化风控体系,或同时涉足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可以预见,未来征战个人征信市场的,将远远不止8家机构。

  难题待解

  个人征信业务的蓝图固然美好,然而,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先,信息孤岛林立,数据收集困难。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强表示,国内个人信用数据分散在各类企业与各级政府,包括银行、电信、电力、水利、公安、工商、税务等,其中,大部分机构都将各自信息“圈起”,互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加大了征信公司收集数据的难度。央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会否与个人征信机构对接、如何对接,也是未知数。

  其次,法律法规不明确,隐私界定不清晰。孔令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暴露,但个人征信机构究竟可以收集哪些信息、不可以收集哪些信息,在我国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使得征信公司在开展业务时面临困惑。

  第三,商业模式不清晰,前期投入要求高。在成熟的信用经济社会,出售信用报告本身就可以盈利。在美国,每年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超过11亿份。然而在中国,个人征信业务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将注定“烧钱”。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拉卡拉、芝麻信用的征信业务已经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踏上“变现”之旅。

  芝麻信用与招联金融公司近日联合推出信贷产品“好期贷”,芝麻信用评分达到700分的用户,即可在线申请1万元以内的贷款。芝麻信用还推出了“信用签证”服务,分数达标,就可以在线简化材料申请新加坡和卢森堡签证。拉卡拉也推出了“考拉信用分”,分数合格的用户可使用公司旗下的贷款服务。

  多种类型的征信机构角逐个人征信市场,最终主导性的商业模式会是怎样?征信市场会是百花齐放,还是像美国那样几家独大?

  对此,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表示,一切都有待市场交出答卷。

  “美国征信行业格局是经过大浪淘沙的结果,激烈竞争是征信体系得以完善的必经之路。”陈建表示,未来的市场格局尚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征信业务的决胜点将是三方面:数据的全面性、平台的开放性和机构的公正权威性。

  “一些征信机构在做基于自身交易数据的平台,开放性不足。还有机构又做评分、又做数据收集。这都是市场起步时呈现的特点,中国的个人征信行业究竟会形成何种模式,还需要市场说了算。”陈建表示。

  章政建议,中国的征信行业在不断开拓市场化之路时,政府层面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尽快界定隐私的关键概念。此外,多部门应达成合作、携手打破“信息孤岛”,以减少市场不必要的“试错”成本,为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缔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