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名人堂>正文

王燕新:校通社是大学生活中的惊喜

A-A+2015年6月17日中国青年网评论

  我叫王燕新,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2年9月入学至今,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学术竞赛校级二等奖、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校级三等奖、院级优秀社会实践报告、校园网络文化中心优秀工作者等奖励。2013年9月加入山东大学学生宿舍网管理委员会,担任运营管理部部长。自2014年9月,在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任通讯员至今,参与撰写中国青年网头条新闻4篇,图文新闻稿件20余篇。

  本人供图

  停停走走,遇见成长

  无论是网管会还是校通社,于我而言,都是大学生活中意料之外的惊喜。2013年11月5日接收到部门通知,那一刻,很惊喜,39天的实习结束后,我没有想到自己会留下来。2014年9月5日,中青网校通社编辑接收了我申请通讯员的文件,那一刻我很紧张,像是在等待宣判。一小时后,校通社的通讯员考核通过了,这又是一场惊喜!我把这些,称为幸运。

  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飞速发展,QQ、人人、微博、微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已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管会各位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运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从第一次接触微博到成为一名“主页菌”,又逐渐地学会管理官网等平台……两年后离开这个组织时,它带给我的成长,终身受益。

  在进行14级新生军训的操场上,我看到一群身着灰色马甲,手托单反进行拍摄的大学生记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仿佛距离我很遥远,直到暑期社会实践时和中青网校通社结缘。在这里,我曾为了写好一篇人物专访,稿子修改了十余次;曾兴冲冲地拍摄完一组迎新图片后,却被一张一张被同事批得“体无完肤”;曾为了一个报道,抱着单反在图书馆泡了一周。投稿之后的忐忑,被毙稿之后的失落,新闻稿被推送为高校头条的兴奋……一年后回望这些经历,它提供给我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走走停停,唯望努力

  2014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164.9万大学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因家里有哥哥参加考试,我在这三天里也是寝食难安。12月28日午时,路过学校小树林,看到考生们在考前几十分钟还在抓紧时间看书,那一刻,我想记录下这个瞬间。我找同学借到单反,在一点半左右,到学校理综楼“踩点”,站在警戒线外,用相机拍下前来送考生入场的母亲、情侣和友人。短短的几分钟,我感受到了来自考生和考务人员警惕而厌恶的目光,一位擦肩而过的男士,低低地吐出一句话:“拍什么拍,有什么好拍的。”莫名的,我有一种负罪感,作为重要程度不亚于高考、国考的研究生考试,除了上“战场”的考生充满紧张情绪之外,守在考场外的女友、给女友拎包的男友、前来陪考的家长和舍友更是如此!与他们的支持与守候相比,此时的我更像一个干扰器。过后,我不停的拷问自己:“到处跑新闻是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些地方有些人有些事本身是安静的所在,你若不言,甚是安然。”矛盾着,但从未放弃过。在投稿时,我把标题定为《考研开始前后众生相 争分夺秒做冲刺》,编辑王龙龙告诉我,新闻稿写作需要突出特色,有亮点、有新闻点,在进行调整后,题目最终修改为《2015考研记事:考试前夕冲刺 拄拐女生真励志》。

  在全媒体时代,校园记者已经逐渐集采、写、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在校通社,我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如何提升文学随笔的修养……都是我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方向。

  一名喜欢跑步的演员,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我一直跑步,是因为,这是我现在,唯一能确定我可以做好的事,沉醉在看到数字的增加,很单纯,直接。”校通社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能做好的不多,把每一次写作与拍摄尽全力做到最好,是我现在能一直坚持的努力。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to be a better me”,而成长,就是努力去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韦敬鹏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