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教育资讯>正文

用知识改变千里之外的孩子

A-A+2015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评论

  18名研究生,从浙江省金华市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1800多公里, 上了2500多堂课,教授的900多名学生中50%以上是留守儿童,帮扶了近10名贫困学生。这就是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

  “研究生应该做什么?啃专业书?泡实验室?写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每当讲起自己的故事,支教团成员李圆月就会用这句话开场,然后自己作答:“我们想用一两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都难忘的事!这就是我们的‘特别’。”

消减“痞子气”

  “他叫梁秋婷,我会一直记得他,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当我想坐在他旁边的凳子上和他聊聊,他飞快地绷紧袖口去擦凳子,然后说一句‘老师,干净了’。她叫陈春妃,当我一次次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伤神懊恼时,她总会贴心地发来短信‘老师对不起,你别放弃我们’。”李圆月拿着照片,指着上面的孩子说。

  回忆起在龙州高中支教的前两个月时光,李圆月依然有些“生气”:“他们基础差,都上高中了,却连拼音和26个字母都认不全;他们还不服管,顶撞老师……”

  “要想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先了解这些孩子。”支教团团长姜哲挺说。后来他们得知,龙州高中是全县唯一一所高中,有条件的家庭都带孩子去崇左、去南宁读书了,只剩一些无力负担外读开销的,或者只是为了混个高中文凭的学生,其中很多都是留守孩子,不少人甚至从两三岁开始就很少见到父母了。

  当地的老师还告诉支教队员,每年学校都招不满学生,只要参加中考的基本都能进这所高中,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有很多“坏出名气”的学生逃学、打架、不写作业、考试只写名字、上课玩手机嗑瓜子、下课抽烟打牌泡网吧……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再正常不过。

  姜哲挺说:“刚开始,我们想过放弃,就这样熬过1年,回浙江得了,但是接触久了,看到那一张张热情直率的笑脸,我们舍不得放弃,最终决定困难再多再大,也要想办法解决。”

  于是,支教队员开始用更温和的方式走近这些孩子。晚自习时,他们给学生放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的学生看着看着,眼里闪着泪花。这部电影讲的是寄宿学校里一群难缠的学生,被音乐老师感化,组成了一支合唱团,才华被唤醒,心灵变得温驯美好的故事。“这里的学生都‘痞痞的’,不好‘对付’,但在我眼里,他们很单纯,很乐天,在他们冷漠的外表下其实有颗炽热的心,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得很好,只要你善于发现和引导就可以了。”支教队员张洛萌说。

  张洛萌发现,孩子们慢慢变了:开始听课、写作业,主动和老师说心里话。“支教不仅仅是上课,更要从思想观念、教学氛围等多方面帮助当地学生及家长。我知道改变人的观念艰难,改变一个群体的观念更是难上加难。但哪怕只有一点点向善的改变,我也要努力尝试。”她说。

挑战“读书无用论”

  在支教队伍里,张洛萌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能将最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导得服服贴贴,甚至能让他们认真作课堂笔记。

  她经常和目标不明确的学生聊未来,聊理想,聊自己的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别做井底之蛙,多出去见世面。

  “‘问题学生’其实本质不坏,很多学生有良心、讲义气、够担当,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太差,但这不应该成为老师放弃他们的理由。面对这些孩子,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诚意,虽然他们可能无法考取满分当状元,但他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让你感到温情无限。”张洛萌说。

  担任班主任的姜哲挺发现,很多孩子不好好学习,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学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没有用处。“辛辛苦苦考个大学,回到县城工作,一个月拿的工资还不如他们的父母去外面打工半个月赚得多,所以很多孩子就不想读书了,只想混两年出去打工。”

  面对这样的现状,姜哲挺和队员们想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品牌活动:“50元生存15天”和“百元创万”,通过用自身的实例“现身说法”,来感化和引导这些孩子一些道理和感悟,从而挑战他们的“读书无用论”。

  姜哲挺记得,在一个停电的晚上,他点着两根蜡烛跟班上的学生聊了好几个小时,话题很多:从读书有无用到习惯决定命运,从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到文明礼貌教育,从如何自我生存到如何更好地创业……

  这样小范围的聊天有些效果后,支教队员开始筹划更大范围的活动。他们以报告会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分享“50元生存15天”和“百元创万”的真实故事。

  “当生活的路不通时,要学会转弯。生命当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比如身材、相貌、家庭背景。但是如果重回那一年,我还是会选择当时那个臃肿的自己,因为那让我看见了生命里的另一种可能。”报告会上,张洛萌讲了她因为偏胖而求职被拒的故事,告诉在场的学生不要被困难轻易打倒。

  支教队员武瑶则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写成一封“给‘你’的信”。“这个‘你’可能是我,是你,是台下的任何一位,因为他离我们都不远,甚至即将发生,遇到的困惑也都一样,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解决,不要轻言放弃。”武瑶说。

  两场报告会结束后,两个人被学生们围住了: “有没有一瞬间你坚持不住想放弃?”“当初的50元你们还留着吗?”“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像当时那样不顾形象地大哭吗?”

开微店帮扶贫困学生

  “1年的时间很短,我们能做的也很有限,不敢说通过我们的教学能让这些孩子的高考成绩增加多少分,就连我们苦苦感化和引导的学生,效果也可能是一时的,如果时间长了不和他们‘念叨’,可能他们的观念又变回去了。”姜哲挺说。

  在支教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支教团队就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公益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支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帮扶的学生和家庭,以前都是通过短期的募集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一时的困难,但是没有持续性,效果也很有限,我们想改变这一做公益的困境。”支教队员傅熠说。

  2015年3月,支教团终于有了想法。当时,支教团里一名学生给亲戚朋友寄了龙州当地的特产,没想到好评如潮,“都说让帮带一些回去”。

  姜哲挺也发现:龙州靠近越南,有不少特产资源,多种热带水果,物美价廉,如果能运出去,销量肯定不错。队员们也形成共识,“在微信上推广微店,用开店的利润来做公益,比单纯的募集更有意义”。

  很快,支教团的“越南特产公益微店”正式开张了。店铺简介里清楚地写着:本店的60%利润将直接捐助广西龙州县贫困学生,40%用作支教团下乡经费。

  “第一次开微店,大家都没经验,搭进去了所有休息的时间,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的主业,就是支教。”姜哲挺说。为了不影响支教团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周一至周五由当天没课的同学负责接单、记账,周末大家轮流去县城发货。

  每周一,队员们将一星期累积下来的快递单逐个理清,给每一个客户手写一封感谢信以示诚意,常常干到凌晨两点。第二天一早,姜哲挺又带着队员匆匆赶到一个靠近边境的口岸买水果,“虽然耗时较多,但为保证水果新鲜口感,我们跑去挑选比较放心,成本也更低廉”。

  微店开张两个月时,支教团得知,附近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得了恶性肿瘤,家庭无法负担高达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孩子迫不得已只能暂时出院。支教团当即决定,不动用贫困生资助资金,而是从微店的收益中捐出1000元来帮助这个孩子。“虽然这样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们在尽力。”姜哲挺说。目前,微店营业额已达两万余元,捐助了7名贫困学生。

  “支教不像大家原本想象的那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往往是不可能的,抓住我们能使得上劲儿的地方,投入我们的热情和知识,去积极地影响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更好地改变一些我们可以改变的地方。”在新一届支教团招新会上,姜哲挺和前来报名参加支教的师弟师妹们说。

  张洛萌则说:“来到龙州,环境自然是艰苦的,我们收起了幻想和娇气,粉刷墙面,洗厕所,扫地……我渐渐明白,西部志愿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一种光环,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坚持。”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韦敬鹏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