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6月7日电 (记者李鹏 汪军) 随着警报一声鸣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冠小屯的“消防员”从四面八方冲出来:打开消防器材室,换上消防衣,戴上消防帽,抬出消防泵和水管,迅速冲向“火警”现场。
这是当地消防演习中的一幕,而技术娴熟的“消防员”其实是村民志愿者。
长期以来,受地理、历史和人文因素影响,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居民居住十分集中,村寨多为木质结构连片房屋,加上消防水源缺乏、无消防设施、无防火隔离带,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而如今,三江侗族自治县集中进行“水改、电改、灶改、寨改”防火措施,使百姓生活更加安心。
参与防火工作18年的杨斌对2004年12月发生在冠大屯的一场大火还心有余悸。当时由于没有足够消防设备,星星之火很快就蔓延到成片木屋。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子、粮食全被烧毁,“很多村民一夜之间半辈子积蓄化为灰烬”。
而记者在整改后的冠洞村冠小屯发现,往日连片的房屋中间已经开辟消防通道,10米宽的防火道干净整洁,并实施了硬化。居民屋内也已看不到裸露的电线,取而代之的是被防火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电路。昔日的柴灶等也不见踪影,水泥瓷砖做的灶台看起来更加安全、整洁。
同时,村里防火设备已实现“信息化”。村里装上了“火灾预警报警系统”,系统的46个手动报警装置分布在村寨各个角落,一旦发生火情,村民可触动“报警器”报警,系统会自动定位火灾地点并启动广播功能帮助疏散群众。
冠小屯的防火“四改”工程只是一个缩影。自2008年起,为根除少数民族村寨的火灾隐患,广西对全区少数民族村寨实施了以“水改、电改、灶改、寨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寨防火改造工程,至今共完成4市14个县区1933个村寨的防火改造。
杨斌说,在没有进行村寨消防改造之前,村里消防工作主要靠“人海”战术。一旦发生火灾,就全村出动,每人手提两个水桶,去河边打水来灭火。由于消防设施不齐全,反应速度慢,很难在第一时间将火源控制住,“在防火改造以后,村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