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热点>正文

14岁少年流浪 每乞讨2000元回家给爷爷(图)

A-A+2013年11月15日15:23兰州晚报评论

  兰州晚报讯(记者 赵文瑞 文/图)11月12日中午,兰州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又来了一个14岁的少年。和其他乞讨者一样,他也编造了一个家遭地震、父母双亡、弟弟待养的凄惨故事,跪在沛丰大厦旁边等待过路好心人救助。这是今年以来,城关区民政局救助办工作人员在巡逻中发现的第一个独自乞讨的未成年人。这个少年来自天水武山,是省内流浪乞讨者的重要流出地。这个看起来身形瘦小的男孩为什么会辍学流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在城市流浪,乞讨之外的生活如何度过?他的收入都花在了哪里?如何才能帮助他回到学校?

滞留在救助站的小龙。滞留在救助站的小龙。

  乞讨之外的生活每天只花6元钱

  去兰州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看小龙(化名)前,记者给他买了一杯热奶茶。坐在保护中心的大教室,他捧着奶茶很小口地喝。记者问他,“你平时会买饮料喝吗?”他说,“从来不买。我渴了就去店里喝热水,或者直接在水龙头喝冷水,有时候别人会把喝剩的饮料给我。”我问他,“你每次都能要到2000块钱,怎么不舍得买饮料呢?”他说,“我的钱要存着。”

  小龙每天的花费只有6块钱。“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回来,来回搭两趟车会花2块钱,晚饭买1块钱的面条,回到店里和伯伯一起吃,店里住宿一晚上3块钱。”小龙所说的“伯伯”,是初来兰州时,在小西湖桥头结识的一个陇西籍跛脚乞讨者。他说,“除了这个伯伯,我没和别的乞讨人搭过话。这个伯伯对我很好,有好吃的也会留下来分我一点。”他所说的“店”,是红山根二村附近的一间出租房,十几人一个床的大通铺,一个铺位一晚上收3块钱。这里除了打工者,还有五六个是和他一样的乞讨者。出租屋的老板被小龙叫作“奶奶”,是个年老的妇女,平时以捡废瓶子为生。

  11月12日早上,这个“奶奶”来救助站接过小龙两回,但他不是小龙的法定监护人,所以没能把小龙带走。小龙说,“只要晚上没回去,奶奶就知道乞讨的哪个人可能被送去救助站了,第二天她就来接。”

  十几天要到2000元回家全都给爷爷

  小龙3岁的时候爸爸病逝,6岁的时候母亲把他丢下改嫁。从此以后,他就在武山、漳县跟着姨姨或者舅舅生活。他今年14岁,小学毕业后不想上学了,就偷跑到兰州“挣钱”。大约从一年前开始,他已前后来过兰州七八次,主要在西关十字、小西湖、中山桥、汽车南站乞讨,“一次要到2000元就回家。”我问他每次攒够这些钱需要多长时间,他说,“十几天左右”。11月12日中午,城关区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在沛丰大厦发现他时,他已经要到了160多元钱。记者采访时,他打开夹克拉链,给记者看他自己缝在里层的两个口袋,“每次的钱都装在这,随身带着。”

  “十几天就要到2000元钱,你都怎么花?家里人知道吗?”这时他才说出了“存钱”的秘密,“回家都给爷爷了,也给过舅舅,自己留七八十元钱下次坐车用。”我问他为什么要把钱给爷爷,他明显还是个孩子,很质朴地说,“我要孝顺,我爷爷老了,他以后要买棺材。”他说爷爷总是把这些钱存着,从来不花。爷爷、舅舅、姨姨都知道他去兰州是以乞讨挣钱,十分反对,他第一次来兰州乞讨后,姨姨和舅舅两个人一起赶来兰州把他带回家去,但他还是三番五次地偷跑出来。在救助站呆着“挣”不到钱也没人说话的日子让他觉得“很急人”,我问他下次还会来兰州要钱吗?他斩钉截铁地说,“会”。

  “我不想上学,我在这很高兴”

  小龙喜欢来兰州,他觉得“在这里很高兴”,“城市繁华,要钱快”都让他高兴,但是上学让他很不高兴。他觉得学习知识对他来说无足轻重。我问他,“你现在还小,容易要到钱,长大了你怎么办?”他说,“明年我就去天津的服装厂打工,等到18岁了就去考驾照。”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年纪只能是童工,不能被合法雇佣。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漳县的客运班车司机,甚至之前已经去东部的一所驾校报名,但是被拒绝了。同行的救助办工作人员拿出自己的驾照给他看,他立马很兴奋,拿起来仔细端详。我们问他,“你知道怎样才能考到驾照吗?”他比划着开车的样子,“就是在场子里绕圈。”他不知道拿到驾照的话还要考科目一的理论基础还要看书。

  聊天中,凑过来一个与他一样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滞留的14岁少年,来自内蒙古乌海,一直拒绝提供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小龙爆料说,“他偷。”然后对我说,“我只乞讨,就是馋死也不会去偷东西。”而被他爆料的那个男孩“大方”地说,“我也不爱上学,如果被我爸知道我在这,肯定要把我抓回去封闭式管理。我以前也是要钱,但是来钱太慢,后来就开始偷了。”有一次偷窃“斩获”了1万多元钱,这是这个内蒙男孩很骄傲的事。

  小龙的未来会不会如他承诺般纯洁,会不会也像那个内蒙男孩一样“改要为偷”,不得而知。记者看了看他的乞讨书,里面也是编造的故事,“家在岷县,父母双亡,还有一个弟弟,遭遇地震后度日艰难,望好心人帮助。”

  记者手记

  2012年起,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多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的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市也发起过送流浪少年回学校的相关行动。但是从梁龙的采访中,记者忽然发现,这些关爱行动似乎有些“一厢情愿”。流浪乞讨或者偷窃的少年,有时候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上学,即便被救助遣返多次,还是会偷跑回到原路。家庭关爱缺失,心理、成长、法律教育缺失,才是救助未成年人流浪乞讨者时急需进补的课程。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