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民生热点>正文

多地新农合诈骗案频发 新农合基金安全受挑战

A-A+2013年11月11日16:05新华网评论

  新华网南宁11月11日电(记者 夏军)购买农民资料,制作外地就诊的虚假材料,来到西部地区套取新农合补偿基金。近年来,我国多地新农合诈骗案频发。由于我国异地就诊报销面临监督难题,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受到挑战。

  据广西宜州市警方介绍,今年6月,一叠来自广西宜州安马乡的新农合报销票据引起了警方注意,填报人是当地一名教师,并未去过广州,却在广州市中医院花费医疗费用5万多元。根据这一线索,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一个涉及广西10多个县(市)、50多人的诈骗团伙开始浮出水面。

  “新农合诈骗形成一整条利益链:有人专门收集、购买或骗取农民身份信息后,提供给其上线,上线则负责向专门制作材料的不法分子购买虚假票据,每套票据制作成本大约为1000元至3000元;每位‘出售’信息的农民可获2000元至4000元‘报酬’。”宜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队长周小东说。

  并非仅在广西,近年来,湖南和贵州等多地都发生新农合基金诈骗案。在湖南省一个县,当地农合办2010年以来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利用假发票骗取新农合医疗保险金案件线索达35件。

  宜州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羽平说,关键原因在于,我国各地医疗机构信息不共享,报销地新农合管理机构很难进行核实,当工作人员向外地医疗机构电话核实票据真伪等各项事宜时,时常遭遇推诿、拖延等各种情况,审核人员只能通过医疗从业经验、住院清单与病理治疗推断真伪。“不久前,宜州新农合管理中心向广东一家医疗结构核实时,遭遇对方‘踢皮球’,共花了3个月才确定资料真假。”王羽平说。

  一些新农合工作人员认为,当前我国建立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迫在眉睫,只有实现住院票证网络查询和住院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查询共享,并将医保卡使用情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直接与报销额度挂钩,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安全。

  周小东说,由于新农合报销发票全国不统一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特别是患者县外、省外就医行为监管困难,我国可尝试统一发票制作式样,以方便监管人员进行审核,并加强社会监督。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