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桂林"村村通公路"快速进展 背夫渐行渐远(组图)

A-A+2014年6月26日10:12 桂林生活网评论

  21日清晨6点,天色已经渐白。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26.jpg14日上午,蒙呈威和父母背着东西走过竹林。随着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背夫这种大山里的“职业”已经渐行渐远。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36.jpg21日下午,天空飘起了大雨,措手不及的三人被淋湿了衣服。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40.jpg走在田地里,山林间,即使背着重物,他们依旧健步如飞。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42.jpg想到“背夫”职业的将来,蒙焕春一时感叹一时唏嘘。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45.jpg山路上歇息片刻,妻子廖良丰给汗流浃背的丈夫扇扇风。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49.jpg廖良丰老两口坐在纳山瀑布前歇息,懂事的儿子蒙呈威用一旁的芋头叶给廖良丰乘了点山泉水给母亲喝。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55.jpg蒙焕春在瀑布前用水使劲地扑了扑脸,炎热的天气和逐渐老去的身体,让他已经开始有点不适应“背夫”的重活了。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4/0626/U11221P1402DT20140626101058.jpg回到村里,主家热情地叫上蒙呈威一家人吃餐便饭,以表谢意。
 

  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的蒙呈威家里,56岁的母亲廖良丰已经起床,在厨房生火做饭,父亲蒙焕春披着一件单薄的外衣正在堂屋的窗口前往外眺望,外面有些浓密的白雾中,梯田的影子若隐若现。

  半个小时后,蒙呈威一家三口吃了点前一晚剩下的饭菜,扛着马架和背篓出了门。

  村里的蒙向阳位于村子最高处的房子框架已经立了起来,正准备进行装修。装修的木料虽然山里都能提供,但水泥、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却需要到镇上采买,村子距离公路还有好几公里,这段山路,就需要人力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背上山来。

  蒙呈威今天就是去帮蒙向阳家背水泥的。

  跨山溪,穿竹林,爬梯田,虽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大山里,蒙呈威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已经炼出了一副铁肩,背负着近百斤的重物,在陡峭蜿蜒的山路上仍然走得稳稳的。不过,当天闷热的天气,还是让他汗流浃背。

  “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村外通了公路,什么东西都能用车运到半山腰,少背很多路。”廖良丰在瀑布下捧了一捧泉水喝了,回过头对记者说,以前,在这大山里要想建一座吊脚楼,按照山里的算法要将近2000个人工,其中大部分人力都消耗在背运材料上山的路上,至少要花费2至3年才能建好。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举家搬迁,需要我们这种背夫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只有那些还住在高山上的人家,他们建房的时候才会用到我们。”

  “在没通公路以前,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只要有把力气,都必须得干背夫的活,就连小孩子,从小都习惯背个小背篓上山下山。”已经60岁的蒙焕春感慨地说。

  随着近几年桂林“村村通公路”的快速进展,山村交通条件逐步改善,背夫这样一种桂林山区最常见的“职业”,深山里曾经延续了几百年的一道风景,正与我们渐行渐远。(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 通讯员石农兵 白家茂 文/摄)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