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张孟君)5月26日,中国民航局公布《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非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始发地航班延误或取消,食宿费用由旅客自费”等规定引发网友吐槽。5月28日,南国早报记者采访本地航空界人士进行了解读。
业内说
规定有助于减少争议 食宿自费规定难执行
一国有航空公司广西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尚无专门的航班延误法规,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航班延误食宿安排的几种情况,明确了航空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减少争议。
该人士介绍,在航空业内部,天气等非航空公司因素造成的延误不进行补偿一直是条默认的规定,各航空公司有关航班延误补偿标准的规定中也会申明这一点。“实际处理中,有时候乘客不理解,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航空公司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有时也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规定是一个底线的东西,但实际操作会更人性化。”华夏航空广西市场负责人朱先生介绍,目前对于长时间延误产生的旅客食宿费用,多数航空公司都是采取公司埋单的方式。他认为,让旅客自费食宿,实际中可能难以执行。因为航空企业毕竟是服务行业,要考虑到企业品牌形象和旅客忠诚度培养。不论造成延误的原因是什么,旅客都会面临行程被耽误的损失,心理上也难免郁闷、焦躁,如果航空公司还在食宿费用上和旅客斤斤计较,很可能引发或加剧矛盾。
网友议
天气原因谁说了算 航班信息应更透明
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在网上招来了一片质疑和不满之声。
网友“小南寧”说:“明摆着是免责条款和霸王条款,简直是为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之后逃脱责任提供最有力支撑啊!”网友“愚公933”担心:“以后只要延误,航空公司都说是天气、突发事件原因,岂不都可以不提供食宿。”“问题是天气原因谁说了算?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些事由谁来认定?”网友“清雅”评论道。还有的网友认为,航班延误的原因不能由航空公司和民航局说了算,而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认定并对旅客公布,延误后的服务标准、补偿标准应全国统一并公开。
“目前航班延误的原因确实主要由航空公司发布,这里面不排除一些航空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或其它考虑,对信息进行瞒报和慌报。”广西一航空业内人士认为,网友们的不满,其实更多的是指向航班延误信息的不畅,而这也正是我国航空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介绍,航班的正常起降,涉及到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各部门,目前各环节的信息未能很好对接,导致当乘客问为什么延误,需要等多久时,航空公司往往含糊其词。
延伸阅读:空中交通信息平台尚未对公众开放
据了解,今年2月份,中国民航局空管局曾宣布将推出空中交通信息平台,把目前分割成数段的民航信息链条重新整合成一体,做到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全链条的信息共享。公众可通过该平台获知航班运行限制、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航路拥堵、机场运行状况等信息。当时,空管局曾表示将于3月底向公众推出可供查询的网页。然而,南国早报记者5月28日登录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官网发现,该平台目前只上线专业版,面向机场、航空公司等专业用户开放,针对普通公众的仍未启用。(张孟君)
相关链接:征求意见稿的一些其他规定
信息告知——在掌握航班延误、取消信息后,航空公司、候机楼、航空销售代理人等各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向旅客做好信息告知工作。
延误补偿——航空公司应制定并对社会公布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是否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补偿的范围、条件、标准等内容。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应严格执行经济补偿方案。
退票或改签——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应根据旅客意愿,不受客票限制条件的影响,免费为延误航班旅客办理退票和改签手续。
投诉处理——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在收到旅客投诉起7日内,向旅客作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回复。投诉记录至少保留两年。处理投诉不符合要求的,民航投诉管理部门可依据职责要求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