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李俭芹)2014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南宁长堽路终于通车,这让不少市民欢欣鼓舞。然而,近日在长堽路两侧,不少因修路被拆的民房开始回建修缮,并啃噬了部分人行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象 长堽路现回建潮
今年春节前,备受市民关注的长堽路终于通车。当时,大家就发现,街道两侧部分民居被拆一半,留一半(详见本报1月4日A9报道)。近段时间来,长堽路临街民房纷纷掀起了施工潮,对被拆房屋实施修补。但在修补过程中,有人将房屋前挪至人行道,预留4米宽的人行道因此“缩水”。
3月27日,南国早报记者沿长堽路走了约一公里路程,发现道路北侧没有设置人行道界限,不少正在施工的村民将建材堆放在车道上,行人被挤上了机动车道。
不少市民质疑,这些回建房是否合理?如合理,当初就不该拆;如果不合理,为何一直没有部门制止呢?
调查 人行道成“唐僧肉”
记者走访发现,从二期工程的起始路段到皇马市场一带,道路两侧出现了紧锣密鼓的施工景象,部分民房已完成修补。
长堽路三里附近一处民房正在施工,防护网搭在人行道上,房主某女士说,自家的房屋并没有挤占多少人行道。“很多房子挤得人行道不足1米宽,都没有人说什么。”
在长堽综合市场对面,正在施工的一栋民房引起的议论最大。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将4米宽的人行道占去了大半,房屋伸出来的阳台几乎盖住了全部人行道。该房屋的主人张女士说,确实有居民提出异议。她说,她家房子3根承重柱中的一根正好在人行道上,如果拆掉的话,会影响整栋楼的结构。张女士称,她家修补被拆旧房已有一段时间了,至今未有政府相关人员前来制止。
居民 盼政府给指导意见
苏先生家也被拆一半留一半,由于汛期即将到来,他非常着急。“如果雨水进入,会影响房屋质量,损失就大了”。苏先生说,看到别家都开始动工自行修补了,他犹豫着自己是否也要动工。
记者了解到,长堽路两侧的民居多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建筑质量和工艺水平较低,而长堽路作为一条城市主干道,西接民主路,东将直入火车东站,两侧民居势必成为外地人进入南宁后,对城市形象认知的主要窗口之一。去年,南宁出台了城中村改造规划(详见本报2013年4月5日A11版报道),不少被拆居民希望能够一次到位,将道路两侧的民居纳入规划。如此一来,既可消除抢占人行道乱象,更可一劳永逸地解决沿街民房违建问题。
记者就民居回建一事反映到兴宁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长堽路没有正式修完,民房拆除了多少、回建了多少这些数据拆迁部门还没有交付给城管部门。兴宁区政府办相关人员称,他们将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实地了解和调查,具体情况搞清楚后,再另行向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