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冯耀华 文/图)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都很关心,但往往关心的方式不被孩子理解,孩子认为太“啰唆”,而家长们又认为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家长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学习呢?
3月22日上午,由共青团南宁市委主办的12355陪伴成长系列讲坛上,南宁二中科研处副主任谭行绩老师与家长们分享了关注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并举例说明了目前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上存在着的四大误区,在此,也请家长对号入座,是否自己也存在这些误区呢?
误区一:唯分数论
只关注考试成绩 孩子难幸福
例子:每年考试成绩出来后,也差不多是快过年的时候,很多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我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名多少?”对于类似来电,很多班主任表示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为什么到期考才给我来电话?平时都没有电话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这表明,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
谭行绩举例说,曾经在南宁二中有个同学是理科班的,某个月月考,考了587分,比上次考试还多了十几分,从理科的分数来说,这个成绩应该算可以的了,但老师却发现,孩子非常的焦虑,显得并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虽然考试分数比以前多了,但是排名上来说,他掉了将近100名。原来是90多名,现在掉到了200名。
分析:这位学生为什么会这么看重排名呢?原来是他的家长一直以来对他要求很高,“我如果达不到前100名,回家就会挨骂。”这位同学告诉谭老师。询问之下发现,从初中时候,他的父母对成绩看得非常紧,父母认为,只有成绩排在前十,才有机会进入南宁三中二中。父母的这种心态一直伴随着他带到了高中,到了高三之后,父母对排名仍然很敏感,导致孩子考试时异常紧张,心理压力巨大。
误区二:注重结果
你不关注学习过程 怎能要求孩子拿高分
例子: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考试作弊后被发现,回家被父母一阵毒打,一气之下,孩子最后是离家出走。好不容易把孩子找回家后,可孩子仍然不愿意跟父母说话。这让父母十分苦恼。
“老师,这次我孩子的成绩怎么样?”“我孩子物理差,他不喜欢物理老师怎么办?”在平时和家长交流中,谭老师发现,如果家长过于关注结果,而不问事情发生的过程。正是这种关注,让孩子在考试中采取作弊的手段取得好成绩。
分析:谭老师认为,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比如作业完成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考虑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不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孩子心理需要,时间长了,一部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习是一种过程,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应该是一种过程,包括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家长直接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在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
误区三:全职保姆
孩子长大了 家长“没断奶”
例子:南宁二中有位家长,学生中考考了6个A﹢,非常好的一个成绩,进入高一后,进入了学校最好的班。结果,第一学期开始,他一进来,就报名参加10来个社团。他妈妈说,以前从没发现孩子有这么多的爱好,不知道为何突然参加了这么多活动,孩子回到家后,看的也基本都是课外书。第一学期期末,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
谭老师了解发现,这位妈妈是个全职妈妈,不上班,孩子的一切都由她来操办。妈妈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上清华北大。为了孩子,这位妈妈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业余爱好。
分析:谭老师对这位家长说,你管得太多了。孩子现在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在小学初中还听你的,现在在学校内宿了,一周才回家一次,摆脱了妈妈的“魔爪”,所以就会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来排解这种压抑感。谭老师一阵见血的对这位家长说:“孩子已经断奶了,妈妈却还没有断奶。”
后来,谭老师安排了一次家庭体育聚会,三个家庭一起去打球,他发现这个孩子很喜欢运动,通过打球慢慢跟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很有主见,也有自己的规划,听了老师的建议后,这个孩子慢慢的把自己的社团活动压缩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最后成绩也逐步进步,高考时以620多分考上了同济大学。
误区四:单方关注
孩子容易“跑偏”
例子:南宁二十六中有个学生家长找到谭老师,他的孩子暑假后准备升初三,但孩子最近的成绩掉到了400多名,家长对此十分紧张。这位学生的家境较为富裕,父亲早年去世,妈妈没有再嫁,一个人带着孩子。后来,这个孩子网络成瘾,只要不上课,就会上网,晚上只要不是妈妈断电,就一定会上网。而他妈妈手下有十几家公司要管理,工作很忙,很难抽空管他。
谭老师了解后认为,孩子长期父爱缺失,他不相信他身边的男人,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东西,他就会通过虚拟世界去寻找,不想面对现实。而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如果仅有单方关注,或者双方教育理念差距相反,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分析:谭老师建议他妈妈安排一次旅行,在一个农家乐景区,谭老师通过跟他一起搞活动发现,这个男孩智商很高,不爱跟人说话,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跟同龄人倒是聊得很好。谭老师建议他妈妈把房子重新装修,改一改风格,改成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电脑放在卧室里,并尝试着约定每周跟孩子进行对话。
通过接触发现,这个男孩游泳很好,而谭老师乒乓球打得好,男孩教谭老师游泳,谭老师教他打球,双方互相学习,慢慢的,男孩逐渐信任谭老师,愿意跟他聊起心中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沟通,这个男孩尝试着去认识别人了,慢慢走出了虚拟世界。到下个学期段考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成绩提到了200多名,上网的时间也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