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蓝锋 文/图)2月13日一大早,住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敬老院里的70岁老人韦月利,拿着一幅书法作品出门赶往县城,准备邮寄给外省的一名客户。 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他38岁的儿子王金宝坐在轮椅上书写的。1999年,王金宝因车祸高位截瘫,颈部以下失去活动能力。身残志坚的王金宝,坚持在轮椅上学习书法13年,且小有成就。韦月利希望,儿子即便生活在轮椅上,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飞来横祸 梦想变成噩梦
王金宝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人民警察。1994年,18岁的他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一年后,他又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1996年,因父亲不幸去世,为照顾家人,王决定退伍回乡。
1998年,王金宝从部队复员后,母亲却在当年下岗了。都安县有关部门先是聘请王金宝到都安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移民指挥部做司机。后来,都安县九渡乡缺少司机,王金宝又去了九渡乡上班。
1999年4月21日,是23岁的王金宝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他从九渡乡开车赶往环江移民安置点,由于雨天路滑,他驾车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出了车祸,汽车翻下30多米深的山沟。
苏醒后,王金宝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手和脚全部失去知觉。经过半个多月治疗,医院最后诊断:车祸导致王金宝高位截瘫。正是人生最青春年华的时光,王金宝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现实,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半个月后,双手因神经受损,变得枯瘦如柴。当时他万念俱焚,人生一下跌入谷底。
无奈之举 为了康复挥毫
出院后,王金宝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靠着年迈的母亲在床前照料。除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韦月利每天还要背着儿子上厕所,帮他按摩和摆动双臂。
王金宝说,看着年迈的母亲每天累得满头大汗,重新站起来的信念一直深深扎根在他的脑海。随着双手变得越来越僵硬,他计划着进行康复训练。
2001年的一天,坐在轮椅上的王金宝对韦月利提出,他想练习书法。韦月利当即反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现在筷子都拿不稳,练书法能让双手灵活起来吗。不过,在王金宝的坚持下,母亲还是同意了他的决定。
韦月利给他特制了一块小木板,刚好可以放置在轮椅上当写字台。“刚开始每写完一个字,都累出一身汗,要休息一会才能写第二个字,但我都咬牙坚持每天练上五六个小时。”王金宝说,由于手指不能活动,他练字时需要双手才能握笔,显得十分吃力。几个月下来,他才慢慢适应双手握笔。
一年多后,王金宝可以使用双手将字写端正了,他开始自娱自乐尝试临摹一些书法名家作品。此后几年,草书是王金宝倾注心力最多的书体,他对历代草书大家如王铎、孙过庭、怀素、“二张”、“二王”的作品都有涉猎。
王金宝说,最初几年的书法练习,虽然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但因为双手肌肉得到充分运动,居然奇迹般逐渐恢复了活动。母亲看到后也十分高兴,当即表示即便家徒四壁,她也要想办法为儿子买来笔墨、纸张。
2006年,为照顾这对可怜的母子,大兴乡政府将他们安置到了乡里的敬老院居住,一时缓解了他们的窘迫境况。
勤奋好学 作品多次获奖
2009年,在都安当年举办的一次书画展上,王金宝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组委会递交了他的作品。没想不仅获了奖,他还在书画展上结识了当地书法家黄河。随后,黄河不仅经常给他送来笔墨纸砚,抽空到他家中指导临帖,讲解书法理论。一番交流,王金宝把握了书法艺术的方向。
“从那时起,我才明白书法不只是写字。”王金宝说,他决定要在书法上与外界多沟通、交流。
2010年,韦月利狠心向亲朋借来2000元,给王金宝买了一台二手电脑。通过网络,王金宝逐步接触到外面的书法世界。王金宝说,在网上他孜孜不倦的向高手请教,众多书法高手也给予他细心点评和指导,他在网上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区内外书友。
2011年11月,王金宝的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2012年,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广西省级书画展;在2012年9月举办的首届广西基层群众优秀书法作品展上,他获得了优秀奖;2013年,他的草书作品六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书法展。
网友捧场 尝试自力更生
2月13日,70岁的韦月利早早就赶到30公里外的县城,她不是去赶圩逛街,而是将儿子的书法作品邮寄给买家。
原来,今年以来,陆续有一些书画爱好者从网上了解到王金宝和他的作品后,开始陆续向他购买书法作品。出售这些作品总共也只挣了1000多元,但足以让这对没有任何收入的母子看到了自力更生的希望。韦月利多少有些欣慰:自己终有终老的一天,而她支持儿子13年如一日练习书法,目的就是能让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力更生。
在母亲不在家时,王金宝坐在电脑桌前,开心地和各地书友聊天,在网上学习书法知识。由于手指还是无法全部弯曲,他只能用左手拇指关节来敲击键盘,偶尔使用其他手指指尖协助打字,然后使用右手控制鼠标,浏览网页。
王金宝感叹:是书法让他有了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