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周政光 通讯员 陈晓波 文/图)横县头菜远近闻名,仅在该县的校椅镇上淇村就有1200多户种植头菜,年产量达上万吨,其所需加碘腌制用盐品也达到2000余吨。为预防工业盐流入头菜腌制池,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南宁盐务管理局抽调16名执法人员进驻横县蹲点,从11月中旬到现在,无论是明月高挂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执法人员每天24小时轮班守候地头。
蹲点:菜农种菜时 执法人员就进驻
校椅镇上淇村种植头菜由来已久,全村有1200多户种植头菜,年产量超万吨。
村民雷先生告诉记者,每年进入10月中旬,各家各户就忙着下地种头菜。一般种下30多天后就开始收菜,然后进行加工腌制翻晒。2013年这一造,风调雨顺,算是丰收年,他家种了4亩头菜比往年增产,扣除成本纯收入有1万多元。
全村年产1万多吨的头菜,所需的腌制用盐也达2000余吨。私盐贩子目光紧盯不放,想趁机贩工业盐到横县卖给菜农,可是工业盐不含碘,且工业盐含汞、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国家明令禁止食用和用作食品加工,一旦用来腌制头菜,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危害。
为了预防工业盐进入横县腌制市场,去年10月中旬,菜农开始种植头菜之时,南宁盐务管理局16名执法人员就进驻横县进行蹲点并对菜农种植情况进行摸底,以便合理安排腌制用盐供应。
严防:在头菜腌制池 日夜守候
随着头菜成熟期的到来,当年11月中旬,菜农开始忙着收菜,进驻横县蹲点的南宁盐务管理局执法人员也跟着忙起来。
16名执法人员分为4个小组,每天24小时轮班,主要是守候在通往上淇村的路口,哪怕是小路、田头地角都要加强警戒。
今年1月23日这天,记者来到上淇村采访时看到,小组人员个个口袋里都放有手电筒。一名执法人员说:“晚上走在田边小路来回巡逻,天黑没电筒极不方便,我们轮来轮去,都记不起走过多少次田边小路了。”
盐务管理局执法人员如此严防死守,但盐贩子还是绞尽脑汁想贩工业盐到横县销售。1月19日凌晨4时许,正当执法人员巡逻在上淇村边时,发现在一村民的腌制池边有异常。于是,几名执法人员快步走过去,发现盐贩有几百公斤的盐品正与一村民在腌制池旁边进行交易。执法人员一眼就看出是工业盐,随即上前制止并要求接受检查。
经过执法人员的耐心教育,在事实面前,这位村民承认从小渠道盐贩手中买过来,当天这几百公斤的工业盐依法被查扣。
付出:为了食品安全 苦累也心甘
盐务管理局执法人员进驻横县,一蹲点就是3个月。3个月里,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要坚持24小时轮班值守,不论是风雨天气,还是晴暖时节,他们都是坚持巡查不误,及时将合格腌制用盐送到田间地头,其艰辛可想而知。
艰苦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小插曲。一位执法人员对记者说,今年元旦这天是他小组值班,凌晨3时许,他与另一个同事打着电筒走在田间小路,突然听到走在前面的同事叫喊,有蛇!吓得他跳到田里,那晚他的鞋子和裤脚全是泥水,直到天亮换班了才回住所换上干爽的裤子和鞋子。原来,同事看到的是一根横在田梗弯曲的小木棍,大家虚惊一场。
记者了解到,在这3个月里,他们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虽然离南宁只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但从没有人请假回家,哪怕家中有意外事情也没有人请假。今年1月14日上午,执法人员谭先生,刚满一周岁的小孩在家不慎被滚水烫伤了手,急需到医院治疗,爱人打电话要他请假回家照顾小孩几天,但他对妻子说,临近年关是最关键时刻不能走。他只能在电话中安慰妻子几句,照顾小孩的事儿还是让她多操心了。
据南宁盐务管理局介绍,横县头菜腌制加工期可能要到2月初,只要菜农腌制没有完成,盐政执法人员就不能撤回,必须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以确保腌制出优质头菜,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