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陶海华)身高近1.7米的郭慧莹,看起来高大红润,一般人都不曾想到,她患癌症30余年,一直通过游泳与癌魔抗争。珍爱生命的她,如今已是南宁市志愿者水上救援队负责人,是名副其实的邕江“救援英雄”。
- 一女子从邕江大桥跳下轻生,郭慧莹(右一)等人救人上岸。受访者供图。
- 11月22日晚,林荣华(左)给郭慧莹送锦旗。南国早报记者 陶海华 摄
不顾危险 救人险些遇难
12月1日晚7时,夜色降临。郭慧莹像往常一样来到南宁市邕江大桥南。与其他泳友不同的是,她随身带着手电筒、哨子,电动车上还挂着一个救生圈。
来到岸边,她先观察邕江的水文情况,再用电筒扫射一下江面,之后才开始做热身运动。作为南宁市志愿者水上救援队的负责人,郭慧莹有数十次的水上救援经历。这些步骤,已经成为她每天游泳前的本能反应。
由于经常参与水上救援,郭慧莹拥有丰富的水上救援经验,且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救生员证。但今年7月16日晚,她和一名被救者险些遇难。
7月16日晚9时许,防城港人林荣华与几个朋友相约到邕江大桥南进行游泳比赛。虽然当晚的邕江看起来很平静,但却暗流涌动。果不其然,意外发生了:快游近终点时,林荣华遇到暗流,一分钟后,他的身体在挣扎中开始慢慢下沉。
当时,60岁的郭慧莹刚游完泳准备回家。她听到呼救后,忙借了旁人一块小泡沫板就扎入水中,奋力游向林荣华。
林荣华事后回忆说,他快精疲力尽时,听到了一个坚定的喊声:“小伙子,别慌!我来了!”当他看出来慢慢靠近他的是一个有些年纪的阿姨时,心里乱了:糟了,怎么是个大妈,如果她救不了我,岂不是连她的性命也搭进来?
郭慧莹游到林荣华身边时,他只剩下手露出水面了。郭慧莹用腿去托他的臀部,把他抬出水面,接着把泡沫板给了他。由于泡沫板太小,无法支撑林荣华的重量,郭慧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拖着他往岸边游。湍急的水流中,郭慧莹游到距江岸近10米处时体力不支。
千钧一发之际,林荣华对郭慧莹喊道:“放手,放开我!”郭慧莹看出了林荣华的意图,她坚决不肯放手。郭慧莹的坚定给了他鼓励,加之林荣华在被救助的时间里体力有所恢复,最后,在距离江岸几米处,林荣华拉着郭慧莹游上了岸。
救人无数 竟是“抗癌明星”
一般人都不会想到,郭慧莹竟然是一位患有30多年癌症的“抗癌明星”。其间,她做过9次大手术,如今每天要服用6种药物,还要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正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家人的无限关爱,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熬过了太多的苦难。她说:“能够游泳,能够吃药维持生命,就很幸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艰难维系生命,如此珍爱自己生命的人,却能够在遇到落水者时,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郭慧莹也不记得自己总共救过多少人了。但记者查阅这几年的媒体报道,关于她救人的就有六七次。有几位被救者还认她做了“干妈”。
2011年8月16日晚,一名身高1.8米的“小年轻”高考完后在邕江大桥下游泳溺水,所幸被郭慧莹救了起来。获救不久,这个“小年轻”收到了来自上海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至今,他还叫郭慧莹“干妈”。
2012年5月10日晚7时,小伙子黄炳增和几个朋友来到邕江大桥游泳,当他游到第三个桥墩时(即邕江的中间位置),脚突然抽筋不止,只好爬上桥墩休息。就在他感到绝望时,郭慧莹出现了,还叫来两个帮手护送他回到岸边,并帮他按摩,教他如何应对抽筋。之后他和郭慧莹经常联系,并叫她“干妈”。
今年被郭慧莹救起的林荣华,也认了郭慧莹做“干妈”,且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当被问到,生存如此不易,为何还舍命救溺水者时,郭慧莹说:“我的一个举动就能让溺水者延续生命,而且,他们还那么年轻。”
带动旁人 一起投身公益
郭慧莹除了是南宁市志愿者水上救援队的负责人,还是南宁市冬泳协会的成员、广西红十字会和南宁红十字会的资深志愿者。2004年,她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救生员证;在多次公益组织的会议上,她担当起宣传、讲解水上安全知识的“专员”。据统计,郭慧莹和南宁市志愿者水上救援队的队员,从今年1月至今,在邕江救起23人。
11月22日,郭慧莹参加2013年南宁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骨干技能培训班。当时,她给被救的林荣华发了一条培训的短信。让她感动的是,林荣华特地从百色赶到南宁,参与此次公益培训。林荣华说:“郭妈救了我的命,我要向郭妈学习,多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癌症患者,郭慧莹不但自己顽强抗战病魔,还经常开导其他癌症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如今,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几位医生,已跟她很熟了,常常让她去劝导其他癌症患者。
郭慧莹说:“一个新疆的女子患了癌症,她的家公打来电话让我劝导她,后来这名女子还想到南宁来看我。现在,全国各地一些癌症患者给我打电话,我也会给他们回电话、回短信。”
面对病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还能如此积极乐观的郭慧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和南宁市志愿者水上救援队的救援事迹,被媒体报道过几次后,有人称她太高调。事实上,郭慧莹和队友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她说:“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我还是会难受,希望我们所做的,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