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毕业双选会面试官频出雷人提问 大学生无从准备

A-A+2013年11月17日09:13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孙妮 文/图)11月16日,广西大学举行2014届毕业生双选会,310多家区内外用人单位入场提供5000多个岗位。应聘的毕业生不仅要被考验专业知识,还需应对面试官各种各样的雷人提问,如“你家电费一个月多少钱”,“大学玩过通宵吗”。这些问题想考察毕业生的什么素养或能力?一些面试官及就业指导老师道出了背后的玄机。

双选会“按岗取材”,有的用人单位打出“只招学生干部”的口号。双选会“按岗取材”,有的用人单位打出“只招学生干部”的口号。

  “你家的电费多少钱” 考察点:是否爱专业

  “你家电费一个月多少钱?”“家里功率最大的电器是什么?”在南宁一家糖业公司造纸分公司的展台前,一名应聘电力技术员的女生遇到这样的提问,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我们其实在考察她对专业是否真的热爱。”面试官潘先生说,造纸是一个传统行业,很强调工作的原动力,因为与其他行业相比,造纸厂的环境、工作强度没有太多优势。对专业有真热爱的人,才容易在岗位上稳定下来。如果只是暂时为求得一份工作而来,很容易出现抱怨情绪或者跳槽。用人单位认为,如果应聘者热爱电力专业,会很自然地对身边的电器以及和电有关的东西感兴趣,“相对于专业成绩,这个兴趣更能反映出个人的专业热情”。

  “大学玩过通宵吗?通宵是在玩什么?”潘先生对另一名求职男生问了这样的问题。因为造纸业的工作特点是三班倒,需要上夜班,他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应聘者的生活习惯是否与工作的节奏相适应。

  “我们单位在市郊” 考察点:是否能吃苦

  在一家农业国有企业的招聘展位,一名男生递上简历之后,面试官并没有示意其坐下,而是说:“我们单位在市郊,离南宁市区还有几十公里,周围都是甘蔗地、玉米地,环境很苦的,你们年轻人不一定喜欢。”接着,面试官还特意加上一句:“下班后不能想唱K就唱K哦!”求职的男生诚恳地表示:“有地方吃饭就行,刚毕业,吃点苦,没什么。”听到这句话,面试官点点头说:“请坐。”

  这名面试官透露,这个提问明显在考察应聘者愿不愿吃苦,如果对方面露难色,她根本不会请对方坐下。现在很多毕业生崇尚都市生活,一听是“市郊”、“甘蔗地”,就把这样的单位排除在外。其实,该国企不仅执行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极少加班,有双休日和节日,而且薪酬和福利也不错,周末可以“想去哪玩就去哪”,比起很多位于南宁市区却经常加班的单位,“晚上去唱K”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

  除了故意把自己单位说得很苦,一些用人单位为考察求职者的诚意,还会故意“设套”。一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主管说,在面试过程中,他经常对单位的情况只做简单的介绍,对薪金待遇、个人福利、成长空间等一概不提,就看求职者问不问,“一个对切身利益都不关心的求职者,很难说有入职的诚意”。在当天的双选会上,一名男生认真询问了以上问题,在这名主管心里,这个举动很为面试加分。在介绍薪酬时,主管会将薪水故意说得比实际低一点,认为求职者对“低薪”的接受程度,也能反映出求职诚意。

  “你喜欢钓鱼吗” 考察点:是否坐得住

  “请说说你的兴趣爱好”。不少毕业生在应聘时,都会碰上这样的常规问题。多数毕业生以为这是用人单位关注的次要因素,殊不知,这可能影响到“一锤定音”。

  一家股份制银行南宁分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冯先生说,双选会上,一名本科金融专业、研究生历史专业的男生得到他的关注。这名学生毕业院校不错,成绩中上。于是,冯先生追问了一个问题:“你喜欢钓鱼吗?”这名男生愣了,随后说,自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个活动。冯先生继续追问:“如果接触,你会爱好这项运动吗?请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结果,该男生的回答并不如冯先生的意,没有进入二轮面试。

  冯先生认为,该男生的确优秀,但应聘的岗位是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这个岗位很枯燥,沉稳喜静的人更适合这个岗位。虽然对方是历史专业,但性格外向活跃,爱好足球等动感很强的运动,并不是这个岗位的最佳选择。

  “不选最好只选最对” 用人单位看重“人职匹配”

  有的用人单位只招学生干部;有的用人单位很关注奖学金的获得次数;而有的单位只想了解“大学时参加了什么社团”、“担任过什么兼职工作”。广西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认为,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职匹配”,“只选对的”是很多单位的招聘理念。

  “无领导人圆桌会”(就某一个问题,让面试者自由讨论,不指定负责人)是很多用人单位面试时喜欢采用的形式。在讨论进行一段时间后,圆桌上自然会涌现出“领导者”、“协调者”等角色分工,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会为自己没有在圆桌会上出风头而懊恼。但实际上,不同岗位需要的是最合适的人,并非最优秀的人,圆桌会上最活跃的人未必会进入用人单位的视线。

  这名工作人员说,在大学教育中,“就业指导”是必修课,课程中也教面试技巧。但毕业生需要注意的是,“技巧”只是求职之前的“临门一脚”,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实践能力、个人素养,尤其是毕业生与岗位的适应性,才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