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一位出任海疆知县的柳州人

A-A+2015年5月8日10:07南国今报评论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害十分严重。在抗倭斗争中,涌现了以戚继光、俞大猷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行列里,柳州也有多名人物因此名垂青史,例如历任浙江松阳知县、浙江按察司佥事的罗拱辰,福建省福清知县罗向辰,他们都是柳州人,均在抗倭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当地官绅民众感念。当时还有广东阳江知县王仲,也是那个年代护守祖国海疆的一位柳州人。

宋代古塔宋代古塔

  高筑城 修县衙

  王仲,别号冲阳道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隆庆五年(1571)春出任广东阳江知县。这年八月,倭寇40余人从电白劳头登岸,攻至佛屯,王仲率兵民防御。同时,积极训练乡兵以备再战。十一月,大批走私海盗又攻略电白,从阳江的双鱼千户所登岸,王仲再率兵民抗击。

  王仲上任之前,倭寇攻陷广海卫的新宁,阳江顿时告急,城池恐有不保,到任后王仲即紧急决定增筑阳江城墙,全城加高五尺。乐安驿地处阳江城西九十里,驿站属阳春县管辖,他奉令与阳春知县熊烈协力共同修筑驿城,筑城周二百余丈。

  王仲的又一大施政举措是着手迁建县署。据道光《阳江县志》卷二《公署》记载,县旧署在西门内,明洪武年间经重修。王仲以旧署“卑湿”,于是迁址鼍山之左。重建工程规模极大:中为正堂,左右有传统所说的六房,正堂之左为幕厅,右为仪仗库,东北为耳房库,为吏员宿舍。西南为架阁库。堂后为知县住宅。之后,继任知县陆续增建。同时,城内外的宫观、书院等也一并得到修葺。隆庆六年,王仲又着手筹建北津城。《阳江县志·名宦》的《王仲传》还提到他“以民困夫役”,与抚傜同知一同建议另设县于太平,“以均劳逸”,后因上司“檄行阳春知县熊烈筑乐安驿”而止。

  传文之末又有“至今称能吏者必以仲为首”一语,可见这位柳州人在明代阳江历任名宦中的特殊地位。文中称王仲“性刚直”,是留给阳江民众印象的实记,也是明代柳州士夫的性格特点,为诸多事实所证明。

  回访现场

  笔者曾从阳江县文史资料中得知阳江的北山有王仲的诗文题记,但查阅阳江旧志,却无记录,于是前往寻访。到达阳江次日晨起,即赴北山公园,问道登高寻迹。北山为阳江名胜之处,并不高耸,曲折而上,侧转回还,可见始建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的石塔,历代列为阳江八景之一。塔的旁近处有宋、明时代的摩崖石刻,最引人注意的是南恩州知州涂久大的“瑞禾”二大字,刻于南宋咸淳壬申(1272)。莲花石也因此称为“瑞禾石”,大约是取吉瑞物丰之意。石高6.2米,形如立蛋,圆润无缺。

宋代“瑞禾”题刻宋代“瑞禾”题刻

  略略观览各家题刻,特别留心王仲的诗文刻石。先是找到了 “瑞石捧月”诗,位于巨石西壁下侧。诗刻于背阴之处,已是遍布苔藓旧渍,颇费辨识。书为行楷,不拘法度,随意潇洒,似醉后之笔,极具性格之作。诗后有“冲阳道人书”一行,诗云:

  醉倚莲花抱玉轮,兴来高卧古祥云。

  便饶一笑三千界,休使妲娥海上闻。

  作者月夜登高,醉后倚石,望天中月而突发妙想,远及虚无缥渺的三千界之外,恐惊宫中嫦娥。笔致空灵,读而识之。

  近期阳江狂风暴雨,巨石周围山洪冲蚀,水土流失,下部用大量沙袋堆磊。笔者在“瑞禾石”周边遍寻不见另一件《塔冈纪兴》,访问寺庙的僧人、信士也语之不详。越过隔离标带在巨石侧下处观察,心中不免惴惴。此时,一位园林工人进来清理剪除杂树条,并急急让笔者退出隔离区。经多方说明来此目的,一再询问,称巨石南向旁侧灌丛中似有题刻。此地“藤萝交结弥蔓”,笔者拨开丛枝,隐然闪出涂过红漆的巨幅题刻,此为《塔冈纪兴》无疑。

  塔冈纪兴

  幸得这位园林工人将经冬春交替猛长的灌藤剪除,王仲的《塔冈纪兴》完全清楚展现在眼前。刻石高3.2米,宽2.5米,楷体阴刻,16行248字。刻文下镌莲花瓣阴文饰图案,楷书,点画瘦劲,如锥画沙,无纤巧浮滑之弊,得法度之俨然,与“瑞石捧月”题刻相比,正好是一正一闲,具见风情。文下端阴刻莲花瓣纹饰图案(民间因此称“莲花石”),纹饰瑰丽,刻工颇为精致生动。留存至今完好如初,真是令人感叹。毕竟四百多年来,沧桑巨变,世乱纷扰,若非人们加意回护,则必然是神灵保佑了。

《塔冈纪兴》题款《塔冈纪兴》题款

  文题“塔冈纪兴”,全文如下:

  辛未春守南恩,见县基卑陷,迁回古治。城池颓坏,与之增筑。北郊外山涧冲射,华盖低凹,乃筑溪为池。创立宫观、书院,以鼓舞同志。训乡兵,倡骁勇。山海之贼,擒斩无敌。次年,倭寇数千,焚舟陆行,所过秋毫无恐。徘徊山冈,指点浮云,叹国家之法度缜密可畏,然亦未免困郁英雄。未期,电白破城,大兵往返凡百取足,民有菜色。朝夕奔走,以活民命。月余始得如故。乘暇放观于海,建北津城。奉命还朝,与同寅豫斋登山,漫话山川,云鸟满天迎翠。一时对酌,千里鹤鸣,未必乾坤造化皆偶尔,弄奇或者知而使其然,未可晓也。饮醉解衣放歌,独立绝巅,俯视人间,作阿俗吏不觉长叹。

  皇明隆庆壬申仲夏之吉,阳江令马平冲阳书。

  典史舒和刻。

  这是作者的“述职报告”,更是一篇情感铭文。内容与道光《阳江县志》的相关记述对比,事实互见,另有旧志未详的内容,如“山涧冲射,华盖低凹,乃筑溪为池”以补天工之举,“创立宫观、书院”以及“训乡兵,倡骁勇”等。至于述职为“辛未春守南恩”(南恩为阳江古称,辛未为隆庆五年即1571),志书记载为隆庆四年,可以考异。

  王仲在“奉命还朝”之前,有意要“立此存证”,在阳江留下这件述事且表明心迹的文字。他让下属舒和(徽州人,旧志记载)将大书墨迹镌刻上石。笔者在现场也确实感觉到当年刻石费工之巨。题款处用别号“冲阳”而不书姓名,这也往往从细节处体现作者的性情,而“饮醉解衣放歌,独立绝巅,俯视人间,作阿俗吏不觉长叹”一语似可作注脚。

题瑞石捧月诗题瑞石捧月诗

  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柳州士夫任职外地,政绩载籍,文墨留痕多散存四方,片羽可珍,尤当留意收集。这件《塔冈纪兴》是阳江历史上尺幅最大、文字最多、史事记载最丰富的一件题刻。如果从柳州历史的层面,也是明代柳州人物诗文佚篇之一,书法艺术珍品之一,尤其可贵在可窥明代柳州士夫之精神世界。笔者自上世纪90年代初知王仲题刻,二十余年不离心目。今日于刻石四百余年之后,得以专访其址,鉴证访归,欣慰之情、释怀之感实属自然。

  应该补记一笔的是:《阳江县志·名宦》的《王仲传》记“任满迁州守去”,而据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六,王仲于隆庆六年任泰兴县教谕,这与他离任阳江的时间正相吻合。如果记载确切,那么王仲之后是不升反降。地方官绅民众对官员任职的评价与朝廷处置往往不同,这正是明代末期朝廷与民心背离的一种现象,并不奇怪。(刘汉忠)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