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今报柳州讯(记者 廖艳明)4日晚,柳州市鹧鸪江大桥南端西侧人行道发生坍塌,坍塌处长度约为5米。据悉,可能是由于近几天温差大,气压膨胀将人行道板顶开。昨日下午,人行道进行了初步恢复。

柳州鹧鸪江大桥的人行道下,为密闭的箱式通道。路面坍塌后,破损的水泥板和地砖,凌乱地陷在沟中。坍塌处长约5米,宽约1.5米。
该桥人行道坍塌后,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以及大桥的建设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并分析原因,商定维修方案。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7月1日、2日,柳州气温非常高,达到了36摄氏度。近两天,突然下起了雨,刮起了北风,最低气温降至23摄氏度。突然降温后,人行道下封闭的箱式通道内温度高,外面温度低。内外形成较大温差,气压差过大,导致箱内气体膨胀,顶开了部分人行道板,造成了路面坍塌。
昨日下午7时许,人行道上坍塌的碎片、混凝土板已经被清走,换上了新的人行道板。铺上地砖后,人行道就可以恢复。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施工人员还将对人行道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人行道侧墙打孔,便于人行道下空气流通。
鹧鸪江大桥原名双拥大桥,2012年8月正式通车。2014年12月,该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广西桥梁工程首次获得此奖项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