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在考完试到真正被录取之前,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也是考生容易集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心理专家提醒,平时成绩“中上游”的考生更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焦虑等负面情绪。
六成考生会有考后焦虑
“从升上高三的第一天起,我就没睡过一次懒觉。”南宁三中的考生严同学说,考完试后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昏天黑地睡上个三天”。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心理卫生科郁缪宇教授介绍,为了应对高考,考生的体力和精力持续透支。人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紧张压力后,心理的弹性会变差,这就意味着看问题的视角和考虑事情的宽度会受到限制。而此时正是需要考生找准定位和方向的时候,因此,患得患失、迷茫、焦虑等“考后综合征”情绪都有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出现。
有心理研究调查表明,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有60%左右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有20%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中上游”考生更易患得患失
同样参加高考,却不是所有考生都会出现心理问题。郁缪宇介绍,从学习成绩的角度看,成绩在“中上游”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波动。
“学霸”们通常对自己的实力比较有把握,有明确的定位。成绩差的孩子也对自己的水平心知肚明,因此,这两类考生在考后不容易出现太大的心理波动。相比之下,成绩中等偏上的考生,有期待的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十足把握,就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从性格角度分析,外向的、兴趣爱好多的孩子能更好地调节心理状态。性格内向,遇事容易紧张焦虑,性格上有缺陷的考生,会比较难以化解压力。另外,考试过程中状态不好,或是把高考的意义看得尤其重要,这类考生也有可能无法平衡心态。
调整心态,暂离“高考圈”
郁缪宇介绍,考生在这段时间里出现的焦虑、抑郁,跟焦虑症、抑郁症是两回事。压力过后产生类似的情绪很正常,这种情况通常是有自限性的,不会持续太久,大部分情况下一两个星期就能平缓下来。从以往接触到的案例看,高考后诱发精神障碍的病例并不常见。
这时候,家长的态度能对考生的心理产生不小的影响。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对孩子传递轻松的情绪,比如考试已经结束,无论好坏,结果已无法改变,这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重要的是,认可孩子的努力。
对于那些难以调适心态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高考结束后,同学间难免会谈论考题、对错,亲戚、邻居等也可能关心询问考得怎么样,这样一来,考生的心理不停受到刺激,好不容易压下去的负面情绪又被勾出来了。
郁缪宇建议,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远离应激源,也就是离开身边的“高考圈”。为他们安排一些活动,比如孩子之前可能有不少愿望,为备战高考一直没机会实现,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