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健康教育>正文

专家:你关注过儿童的心理健康吗

A-A+2015年6月3日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潘雯瑜)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父母的骄傲与期盼,儿童的成长凝聚着父母全部心血。怎样的儿童才是健康的儿童,是物质给予充分满足、养得又白又胖不生病,就是健康?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青少年儿童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现代的父母关注多少,又了解多少呢?

  陪伴,是一辈子的事

  有专家统计发现45%的儿童青少年报告有情绪问题,20%的父母报告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问题,但选择带儿童就医的父母很少。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呢?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时期都应予以极大关注,不可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孩子从0岁到18岁,在其整个青少年成长期,家长要时刻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隐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和孩子接触,要学做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黄玲表示,小孩从出生起就需要陪伴,避免小孩受伤害属于基础陪伴,而高质量的陪伴则是父母能够积极的引导小孩,努力挖掘孩子最大的潜能,让他(她)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也有家长反映,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叛逆心理,对于此类小孩,治疗他们的关键应该是治疗“亲子关系”,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这个关系去引导,只有这个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社会上,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因此,陪伴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陪伴,而是一辈子的陪伴。

  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首先,需要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应尽量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以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外精神科专家就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做“精神投资”,尽量深情地注视孩子,和他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全身心的关心他。

  其次,需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有调查表明,民主协商性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能与人友好相处。因此,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学会放下架子,减少威严感,蹲下身来与孩子说话,是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是平等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礼待孩子。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绝不能吝啬赞赏。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及时道歉,这样更容易使孩子感到父母的可亲可敬之处。

  最后,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入学适应问题。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及老师、同学,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些都是新入学孩子的心理适应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儿童占总数的5%-10%。这些儿童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吃力,如果家长和老师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则会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开小差或者逃学、旷课等情况发生。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因此普遍存在着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意志障碍。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呵护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这类孩子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性、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依赖心理。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儿童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儿童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怪僻和行为异常。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韦敬鹏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