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智慧
南国早报讯(记者 龚文颖 张文卉)“亲子阅读”近年来受到广泛提倡,不少家长出手购书十分慷慨,买完书后却有些茫然——儿童读物挑得合适吗?平时如何陪孩子阅读?亲子阅读应该坚持多久?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买书,越多越好?
实例:从孩子出生开始,市民梁女士就买了很多故事书,但是白天上班,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基本上没时间陪他阅读。梁女士坦言,其实也没那么累,只是存在“偷懒”的念头,孩子小的时候会陪孩子读,后来干脆打发孩子“自己看书去”。孩子如今2岁了,梁女士真正陪孩子读过的书,一本都没读完。
建议: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表示“工作很忙”,给孩子买了大量书籍,却很少一起读。也有家长自豪地表示自己的孩子“读了大概三四十本绘本”,但也承认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翻阅,家长给孩子读了一两遍后,便认为“任务完成了”。
“很多家长并不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原因都一样,没时间。”5月29日,南宁市青少年健康服务学会秘书长张勇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该学会举办了一次亲子阅读活动,家长给孩子读完故事后,10个孩子中仅有1人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复述出来。大多数孩子的复述,基本是断断续续的片段,甚至有两个孩子只能表达零碎的信息。
张勇说,这个表现突出的孩子,妈妈每天都花固定的时间,与他一起阅读。做法是:先把故事读一遍,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孩子探讨“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做”等等,孩子既加深了印象,也获得了不少知识。张勇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亲子阅读方式。
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实例:市民冯女士是一位幼儿教师,从怀孕5个月开始,每天晚上睡前她都会和肚子里的宝宝讲半小时故事,一直坚持到宝宝上幼儿园。她自豪地说,孩子上幼儿园后,每天晚上都会自己看绘本。但被问到怎么阅读,孩子有什么反馈时,冯女士显得有点茫然。
建议:“亲子阅读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故事讲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张勇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他给儿子读绘本《小客人》里的一段“羊奶奶把盛满水果粥的小碗一个一个摆在屋外的桌子上,巧虎看到了问:羊奶奶,谁要来了?奶奶说:过一会儿,会有很多小客人来,我都忙不过来了”,读到这里,张勇会把家里的碗摆出来,问孩子“如果我们家有客人来?你会怎么做?”他认为,家长不需要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阅读和引导,让孩子了解待人接物的规矩。
广西图书馆少儿部蓝副主任则提出了“分级阅读”的建议,例如对1岁前的婴儿,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图卡、挂图、线圈书等,教孩子认识颜色、形状;对学龄前的幼儿,选择文字量少的绘本;对上小学的孩子,可以与他共读一本书,探讨故事写得如何,人物、情节的写法好不好。
亲子阅读,读到几岁?
实例:一名3岁孩子的母亲坦言,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等上小学开始认字后,就可以自己看书了。而一名5岁男孩的父亲最近也很困惑,他的儿子最近经常要求他反复讲《大闹天宫》的故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他有点怀疑:“儿子有在认真听吗?亲子阅读是不是应该停止了?”
建议:“亲子阅读没有年龄的限制。”蓝副主任表示,亲子阅读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有好处,首先它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明白阅读是一家人的事情,是值得终生保持的爱好;其次,即使孩子上了中学,也需要在阅读时进行引导,例如《西游记》虽是神魔故事,但折射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家长可以与孩子多探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张勇也表示,家长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无疑是和孩子最亲密无间的时候,孩子能听父母的声音,看父母的表情和动作,与父母进行交流互动,是语言发展、感情发展和认知经验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