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名人堂>正文

王飞雪:逐梦“北斗”遨游苍穹

A-A+2015年6月25日华声在线-湖南日报评论

  今年3月,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全面启动,2003年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2012年底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面向亚太地区正式开通服务……

王飞雪在工作中。 何书远 摄

  在北斗“问天”征程上,每一个耀眼的年轮、每一座矗立的丰碑,背后都镌刻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王飞雪——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立项21年,王飞雪投身北斗事业20年,先后攻克一系列攸关北斗系统成败的核心关键技术。

  近日,记者走进国防科大,近距离感受王飞雪用忠诚智慧与使命担当,托举“中国北斗”遨游苍穹的男儿血性。

  抉择里坚守信念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直播画面在震撼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吸引着闽西山区一个孩子的目光。

  他,王飞雪,目不转睛地看完国庆阅兵式。在众多国庆游行彩车中,科技方队的“银河”彩车引起他的注意,解说中的“银河-I”、“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国防科大”等关键词在清瘦少年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88年6月,正读高三的王飞雪,因成绩优异被推荐上北京大学,只要考到一本线即可,然而少年时在他心中深深扎根的“银河梦”从未忘记。

  上北大还是上国防科大?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毅然放弃了难得的推荐机会,选择了向往已久的国防科大。

  步入校园,他如饥似渴地在科技的殿堂中学习,以全院排名第一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中国科学院因为他出色的表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而学校也挽留他留校深造。

  去中科院还是留在国防科大?许多同学纷纷给他打电话,劝他说:中科院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机会难得,要好好把握!然而,王飞雪始终忘不了心中的军旅情结,义无返顾地选择留在国防科大,并最后选择了当时国家最急需也最薄弱的精确制导专业方向。

  他在北斗导航定位领域成为知名专家后,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的老总发出邀请函,许以配备个人实验室、研发队伍和百万高薪的优厚待遇,劝他转业,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在他内心深处,逐梦“北斗”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实现抱负、为之奋斗的毕生追求。正是凭着这份赤诚和热爱,他和团队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瓶颈,使中国在广袤的太空拥有了自己的“千里眼”。

  逐鹿中不辱使命

  面对世界导航定位领域的群雄逐鹿,我国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奋起直追。

  然而,通往科学高峰的道路却是充满荆棘。1995年,正在前进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了瓶颈问题——信号快速捕获,该核心技术经过国内专家10年攻关未获突破。

  从海湾战争就已高度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看到攸关国家安全的系统工程研制受阻,心情非常沉重:“为什么不可以另辟蹊径?”

  他和课题组成员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反反复复推理论证,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他红着眼睛把方案摆到时任系主任的庄钊文教授案头时,庄教授眼睛一亮,和他们一起,细心地对方案进行完善,对结果进行验证。

  这套“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得到了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并专门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论证。论证会上,王飞雪从理论到实践,从数据到推理,严密严谨,回答质疑,得到陈院士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王飞雪”的名字,在北斗业内声名鹊起。那一年,他才24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理想与现实,有时仅仅是一步之遥;而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却需要经年的努力。从那时起,王飞雪正式踏上北斗导航定位的逐梦之旅。

  他和同学雍少为、欧钢,从北京抱回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台式计算机,以及4万元的尝试经费,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没有实验室,就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就东挪西凑找人借,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探险。

  3年后,当看到显示器上脉冲闪耀,信号捕捉成功的一刻,业内20多位专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0年时间、十几家单位、几十位知名专家先后为之奋斗而未能解决的瓶颈技术,竟然在3年内、被3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解决了!

  登峰路追求卓越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只有始终把赛场当战场,敢于超越,才能在攀登科学的高峰中抢占前沿、勇立潮头。

  “报告!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

  “启动紧急预案!”一阵急促的键盘声响起。

  “报告!指令无效!”

  一瞬间,指挥大厅里一片寂静。这是发生在2007年底我国第二代导航卫星运行中发生的一幕。

  各种数据显示,当卫星经过这一区域时,受复杂电磁环境干扰,卫星通信发生了阻断。

  怎么办?如不在3个月内解决问题,不但下一颗卫星不能发射,即将组网的十余颗卫星发射也将无限期推迟。

  数十位专家齐聚北京商讨对策,拿出“躲”和“抗”两种解决方案。因为“躲”已有先例,而“抗”还是未知。多数国内同行倾向于“躲”。

  “不行!这一‘躲’国家就要遭受数十亿的损失!况且,这次躲过去了,下次再遇到怎么办?”王飞雪坚决反对。

  “可时间这么短,谁愿意冒风险接这个烫手山芋?”

  “3个月内,我们一定拿出‘抗体’!”王飞雪毫不犹豫地立下军令状。

  在2008年那个冰雪肆虐的冬天,王飞雪他们胸怀一团火,玩命一般与时间展开赛跑。困了就用自来水冲下头,饿了就啃口干面,吃住都在实验室,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没有回家。不到3个月,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横空出世。

  国家利益面前,只有前进,没有后退!2009年,由欧洲航空航天局专家领衔的代表团飞抵北京,代表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要求与北斗系统展开争议已久的频率谈判。

  这是一次电磁频谱的争夺。我国参加谈判的单位,与之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漫长谈判。王飞雪带领导航中心研究小组从技术支撑到国际通行规则等各个方面不停地修炼。

  今年1月,从捷克布拉格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鼓舞:欧盟代表团接受了中国提出的频率共用理念,同意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中欧卫星导航系统长达8年之久的拉锯战握手言和。

  凭着这种亮剑精神,王飞雪及其团队先后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监测接收机、精密测距码模块及注入系统、主控站测量及通信系统、RDSS业务信号收发分系统、时间同步注入站、星载上行测距终端等地面设备。(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蔡渭滨 张喆)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韦敬鹏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