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名人堂>正文

王振华:坚守传统文化精神的手艺人

A-A+2015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评论

  大学毕业后,山东小伙儿王振华回到山东即墨老家。在家里的平房中,面对一坨坨的泥巴,开始了彩绘泥塑的创业之路。近两年过去了,26岁的王振华已经创作出大大小小200多件作品,英气逼人的钟馗、憨态可掬的弥勒佛、与众不同的“瘦”版老寿星等,活灵活现。

  “他是那种能为自己的喜好付出全部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他的女友刘亚洲说。

  王振华从小就爱画画,4岁开始在家里的墙壁上“涂鸦”。不过,高三时的浮躁成为他人生经历中的第一道坎儿。高考发挥失常,王振华没能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考入了北方民族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开始专业课学习之前,会有两个月的素描、速写、色彩基础课。这两个月成为王振华入校以来“最带劲”的时光。“恨不得天天在画室里面呆着,哪也不去。”王振华说。然而在进入专业课阶段学习后,他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散,“感觉这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感到有些迷茫。为了能够回到画画的道路上,王振华尝试过转专业、复读等不同方式,在屡屡受挫之后,他做出了让周围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休学。

  王振华休学后回到老家即墨,潜心研究泥塑。没有老师,没有专业工具,王振华从观察“泥人张”的泥塑开始学习。“第一次看泥塑艺人张明山的作品,只有震撼。”谈起泥塑,腼腆的王振华打开了话匣子。“晚清时期,就能把泥塑雕琢得层次分明,上色也是多种多样,真是绝了”。

  与市面上许多的泥塑不同,热爱创新的王振华捏制泥塑并不完全仿照已有的作品,“正如我画画不喜欢临摹,一旦临摹,自己好像认输了一样”。为了让泥塑有自己的“味道”,每次看了眼图形留有印象后,参照物就被王振华扔到了一边。

  以往留在世人眼中的“老寿星”都是慈眉善目、胖胖的形象。王振华不愿意,偏偏捏了个身型较瘦的“瘦版”老寿星。没想到拿到即墨的公园去摆摊,反而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瘦版’老寿星,觉得挺好玩。”王振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这就是我天马行空的一种体现。不愿和同行相近,也不能老去做如出一辙的人物,总想尝试加入一些新元素在里面。”

  从迷茫期到被认可,王振华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泥土的选择成为让他头疼的首要问题。泥塑需要含胶量较大的黏土,一般呈黑灰色。为了找到理想的泥土,振华勘察了家附近的土层。最终在家附近地下一米的土坑里挖出来含沙量较小的黏土,“这样捏泥塑才方便打磨,不容易开裂”。

  在用铁锹挖泥土时,王振华偶尔也会用小铲子一点点铲。“挖泥时很费劲,挑拣的时候要更小心。”王振华解释,可用的土只占挖出来的一部分,需要用纱网把一些较大的颗粒过滤掉。接下来往泥土中加水,用木棒反复地捶打,捶打到泥土掰开之后里面是一层一层的,基本上就可以用了,再用塑料袋将泥土装好,保持黏性。

  对于王振华来说,创作泥塑过程中最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是烧制阶段。

  “上大学第一次烧制时,自己随便用砖头堆了一个小柴火堆在那里面烧。”王振华回忆,因为火候掌握不准,眼看着泥塑在火堆里“嘭嘭嘭”地裂开,赶紧用棍子把泥塑从火里扒出来,结果个个都裂得不像样了。“有的头像都没了,基本属于白做了”。

  失败的经历让他更珍惜自己的泥塑作品,同时也成为他复学的契机。“正是在做泥塑的过程中,我对建筑中的古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课的内容不再感到厌烦。”休学一年以后,王振华调整好心态,重新返校继续本专业的学习。

  毕业后,王振华创业的想法得到父母的支持。父亲用砖头和瓦片为王振华搭建起一个方形的土窑,保证了泥塑需要的烧制条件。母亲则在空闲时帮他掌握烧制的火候。

  日积月累,王振华逐渐摸清了烧制的门道,再也没有遇到过以前烧坏的情况。“因为摆放的位置不同,有的泥塑被烟熏得很黑,有的颜色较浅。我会适时调整,确保烧制出正常的砖红色。”王振华表示,自己就像呵护宝宝一样,对待每一个从手里诞生的泥塑作品。

  “在他眼里,现在还没有满意的作品,他的眼光一步步在提高。”女朋友刘亚洲觉得他对待自己“近乎严苛”。

  “因为我对人物造型要求比较高,希望捏制的时候能够塑造出自己想要的一种感觉。”振华笑着说,做钟馗泥塑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钟馗的模样,而是一种感觉。注重细节的王振华甚至翻阅大量史料考证每个人物的形象。“比如做钟馗的盔甲,我会去查盔甲的资料,它是哪个年代的,图案、龙纹等细节有没有什么出处”。

  近乎苛刻的追求背后,是王振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他和女朋友一起开办的“塑说”微店首页中,说自己是“大学生创业者,持守传统文化精神的手艺人”。与纷繁花哨的互联网营销不同,他们的作品反对喧宾夺主的包装,更关注每件泥塑作品的艺术价值,“朴实无华才是对艺术品最好的尊重”。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韦敬鹏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