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治区科协立项的研究课题《广西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结题并公布调查结果。近九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的行为较严重。调查显示,目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呈普遍且年轻化态势。
1
当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
该课题研究负责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授李熙春介绍,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1份,调查对象覆盖分布在广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科技工作者群体。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广西科技工作者总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状况呈良好及以上。
调查也显示,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也较普遍。在“您的周围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中显示,近九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较严重,其中有近半数(47.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学术不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危害已经非常严重,而仅有4.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学术不端现象不太严重。与此相比,在美国和挪威的相关调查中,分别只有27%和22%的被调查者表示周围的人有过学术不端行为。可见,目前学术不端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完善学术评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2
学术不端行为监管缺失
规章制度缺失、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处罚执行力度单薄、社会监督不够健全、法治约束以点概面……调查发现,目前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熙春介绍,违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处罚措施,目前有罚款和通报批评两种方式。但在“执法力度”的调查中,有51.1%的科技工作者选择了“没有任何处罚措施”。这说明处罚措施未能深入人心,“违法必究”的意识仍然单薄;也表明了执法没能做到公平、公正、执法必严,给违反者以侥幸心理。
调研数据表明,对于科学道德好与差的决定因素,整个社会仍然看重科技工作者本身的个人因素而不是大众的监督。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法制在惩戒科技工作者的违规方面,仍然有很多盲点。
3
建议创新完善评价机制
调研数据显示,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道德失范产生的深刻原因,认为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共占了将近五成。
李熙春分析,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科学不端行为等科学道德问题的出现,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目前社会对科学家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依靠成果发布的质量和数量来完成,大多具体表现为论文发表和成果鉴定的数量,而且在不少场合还与排名顺序极大相关。这种评价体系使科学界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甚至极端残酷。“就像体育竞赛中经常出现的兴奋剂事件一样,科学界意志薄弱的和经不起科学荣誉引诱的人便开始出现道德越轨现象,以致演变成形形色色的科学不端行为”。
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监督机制较为薄弱,“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和应有的惩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尚待建立、健全。建议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向导,创新科技工作者发现评价机制,着力完善科技工作者关爱机制等措施。
南国早报记者 郭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