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由于特殊的造山运动,形成广西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山水风物美的多元性。喀斯特、丹霞、丘陵、盆地、海岸线等多种地形交错,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山海共存。而八桂大地不仅自然风光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12个世居民族也孕育出多姿多彩无限曼妙的风情,这里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此外,国境线上的异样风情,也为广西美增添了独特的艺术元素。
①1962年《柳江新貌》 黄独峰
②1962年《山区道上》 莫士光
③1975年《侗乡三月》 梁荣中
④1974年《桃花江上》 黄独峰
⑤1962年《绣》 黄 旭
⑥1963年《一曲山歌一个坡》黎正国
⑦1973年《夜课前》 黄 旭 覃忠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广西成为山美、水美、人美、歌美、风情美的“美丽南方”,为广西的中国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画家们以本土的文化自觉,将画笔聚焦在神奇的红土地上,描绘历史变迁,凸显时代特征,表现民族性格,展示民族精神风貌,向世人呈现“美丽南方”的形象。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多民族世居省区的地域特色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新国策,以及新中国百废待兴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为广西美术创作注入活力,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画置身其中,借此机缘革故鼎新,用新笔墨新眼光表现广西这块土地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和山河新貌。以人物画为主体的现实主义中国画,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广西中国画创作的主流大道,原本普遍囿于传统的山水、花鸟画创作也获得新的艺术指向。
此后,广西陆续崭露新苗的中国画人物画人才,普遍擅长于人物造型,紧跟时代,塑造新知识结构下的自我。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莫士光的《山区道上》入选,颇具影响。此外陈素春的《釆松子》、莫更原的《路遇》、黄旭的《绣》《学耕田》、黎正国的《一曲山歌一个坡》等都是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60年代初广西中国画人物画的重要作品,其笔墨与造型充满新时代的朝气,富于现实感和生活气象,构思新颖巧妙,一改过去国画疏于现实人物表现的弊病。
与此同时,为适应整个社会的创作风尚和新文艺的需求,山水、花鸟画面临旧国画的改造任务,阳太阳、帅础坚、马万里、叶侣梅、沈樾、徐杰民、张家瑶、冯静居、龙伯文、梁岵庐等画家在新时代的和平风气和建设热潮感染下,获得蓬勃清新的创作激情,用歌颂的笔调表现广西的山河新貌。
一度中断的全国美展在1972年恢复后,广西的中国画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成果喜人,尤其人物画,跃居全国有影响的省(区)行列。一些画家自觉转型,努力跟上时代,以山水画来表现祖国工农业建设新貌,用新笔墨、新意境讴歌祖国新山河,使作品脱去了传统山水的荒寒之境,阳太阳的《漓江放排》、黄独峰的《漓江渔火》、萧朗的《公社鸭群》等均为其代表。人物画则更贴近民族气息和时代新风,更注重人物造型和精神面貌的塑造,如张达平《苗山新绣》、梁荣中的《侗寨新声》、黄旭的《阿姨到我家》等,这些作品成为广西美术界提气争光的好作品。(刘 新 韦俊平 李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