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增不抵缴”的现象,人社部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后当期工资都能增加。
在山西省国税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刘成7月29日收到了近3000元的补发工资,扣除养老保险之后,以后每个月可以多300元。当问及对涨薪幅度是否满意时,刘成有点无奈地说:“涨总比不涨好吧”。
7月份的最后一周,全国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到了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补发工资。
7月3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薪大限。人社部先后派出多个督导组,到部分地方和中央部门实地调研督导,确保调薪工作在大限之前全部兑现。
《第一财经日报》在北京、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调查发现,本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主要是为了配合养老保险改革,上调基本工资之后还相应扣减了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实际工资的净涨幅较为有限,有些部门和人员甚至出现了收入减少的情况。
人社部为此次调薪定出了三条基本原则;调结构、重基层、建机制。官方表示,这次工资调整,不是简单地提高工资水平,而是一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改革后,不合理的津贴补贴将被清理,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逐步上升,并将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工资条上的增减项
“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此前曾说。刘成涨薪幅度达到这一平均水平。但也有相当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上涨幅度低于平均线。
自今年年初公务员要加薪的消息传来,在山东菏泽一家机关当公务员的李双隔三差五就能听到同事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这件事,有些员工还按捺不住,常向财政局和社保局打电话询问。
7月份涨薪方案出台,很多同事觉得工资上涨的幅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双倒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已经是一年来第二次涨工资了。
第一次是去年12月份,工资涨了200元。这次扣除养老保险之后,比以前还多170元,她的基本工资终于达到2000元。
与李双同在菏泽当公务员的张海峰今年入职第三年,此次涨薪之前,他拿到手的工资为2286元,调整之后,每个月领取的工资为2448元,涨了162元。张海峰说,基层公务员现在的工资还是挺低的,很多公务员都是“月光族”。
北京一所理工大学的副教授王翔这两天收到了8月的工资条,七七八八算下来工资涨了166元。
我国事业单位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这三部分,基本工资又分为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王翔学校给出的调薪说明中称,此次工资调整分为三部分,一是上调基本工资,二是扣减绩效工资,三是预扣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
从工资条来看,王翔岗位工资从每月930元上调为1760元,级别工资从499元上调为993元,基本工资上涨额为1324元。但在工资上涨的同时,学校还相应减少了津贴390元。这样算来,他月工资净增额为934元。
基本保险和职业年金均是按照6400元的缴费基数进行预扣,王翔当月扣除了基本养老保险512元、职业年金256元。工资增项和减项相抵,改革后每月工资净增幅为166元。
该校的调薪说明中还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还没有启动,现在学校只是对养老保险进行预扣,待正式启动之后会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账,多退少补。
从地方的情况来看,除了上海、山东、四川和江苏在最近两周内陆续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具体方案,其他地区的方案仍在制定和审批过程中,但中央又要求在7月底之前必须完成调薪工作,所以大部分地方都和北京一样采取了预扣养老保险的方式。
“听说平均可以涨300元的,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工龄长的老师可能涨得多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普遍也就是一两百。”王翔说。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治芬称,学校老师7月30日都收到了从去年10月起补发的工资,发放的标准是教授每月约300元,副教授每月约200元,养老保险扣发的具体办法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明确。
林治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地方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政策各不相同,对于员工工资有直接影响的是缴费基数,如果缴费基数定得高,社保缴纳就多,员工拿到手的工资就会少一些,如果缴费基数定得低,社保缴纳就少,员工拿到手的工资就会多一些。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社保缴费方案来看,山东缴费基数范围制定得最宽,明确规定了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范围,包
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指警衔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以及年 终一次性奖金。
上海规定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四川只是笼统地说以国家的相关规定为准。
记者从人社部也了解到,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重基层和重工龄,主要增加的是由工龄决定的级别工资,基层资历较长的公务员虽然职务较低,但级别档次相对较高,可以拿到较高的工资。
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位有1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此次调薪中,她的岗位工资涨了781元,级别工资涨了310元,绩效工资减少了300元,养老金预扣了400元,月净增资为391元。
这位老师表示,这次调薪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别不大,最低职称“助理”和最高职称“副高”的岗位工资之间差距只有220元,但级别工资的差距则超过了500元,一些教龄在30年左右的老教师月薪涨幅能够达到1000元。
王翔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高校的总体涨幅没有基层那么大,有些老教授大概能达到每个月五六百元的水平。
被“砍掉”的津补贴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调结构”,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提高基本工资占比,从而达到优化工资结构的目的。
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近十年没有调整,各地均是以津贴补贴的名义来涨工资,造成了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缺乏对津贴补贴的规范,不同部门之间津贴补贴差距也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门间的贫富悬殊。
针对这种情况,人社部明确为这次调薪划了两条高压线:一是没有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不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这次工资改革,一些原来的“清水衙门”的收入得以提升,小学教师这类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工资涨幅甚至超过一些“实权部门”,体制内部收入的公平性得以提升。
刘成说,与往年相比,他们的工资实际上是减少了,年收入大概减少了一万。主要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国税系统进行清理津贴补贴行动,取消了原来税收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奖金。
“以前这部分津贴是收入中很大的一块,有时一年能有一万六七,我们的年收入也能达到5万,从去年取消之后,现在每个月只有3300元的工资,本来国税系统的收入是高于其他部门的,现在反而比一些部门低了。”刘成说。
收入的降低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刘成说,同事们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加上今年山西煤炭产业低迷,他所在的县上半年没有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收税目标。
这次工资调整,政府提出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员的工资都有增加,刘成的情况显然不属于“政府保护”的范围,但有一些参加工作晚、职务低的员工可能会出现增加的工资不足以完全弥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的情况。
针对这一“增不抵缴”的现象,人社部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后当期工资都能增加。
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祖德7月底曾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并轨同步实施,一部分群体会出现“增不抵缴”,为避免这种情况,北京市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工资不下降,同时略有提高,水平在人均100元左右。
7月31日举行的江苏省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出的消息称,考虑到调整后江苏部分地区、部分人员当期收入会有所下降的实际情况,经积极争取,国家同意江苏采取临时性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当期收入总体不下降并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