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大学>正文

大学生自创南宁味直投杂志 印刷量达3万册(2)

A-A+2014年10月13日 当代生活报评论

杂志对“焗”的注释杂志对“焗”的注释

  味儿与精髓

  翻开杂志 是一股南宁老友味

  这本杂志,随后在南宁市的各个高校和中学迅速传开。

  “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很多年轻人都认为,杂志令他们耳目一新,原因是为“让外地人懂得什么叫南普,让南宁人更懂得什么叫南普”。

  这一个评价,也让杨智谋和几个主创感到十分骄傲,这也是他们无数次争吵之后最终留下的“精髓”,那就是“南宁味儿”。

  翻开每一本杂志,扑面而来的都是一股浓浓的“老友味儿”,几乎所有的文章通篇都以南宁本地俚语描述或穿插。

  “每篇文章的后面,我们都会对出现的南宁话做一个详细的注解。”杨智谋说,他们已经为看不懂的外地人做了充分的考虑,“罕返”翻译为“节省,省下来”,“meng”指的是“拔,拔出来”,“做滴乜”就是“做些什么”。很多人都是照着杂志里的标注在那儿认真地学习南宁话。

  杂志里头的所有内容,也全都来自本土文化。埌东为啥叫做埌东,民族影城什么时候消失、什么时候又重现,建政路都有些啥好吃的……“其实,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保留和发扬的东西,南宁一直缺少自己的本土文化,需要有人去挖掘和保留。”杨智谋说。

  在众多版块当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版块叫“南普速成班”,每一期教会大家一个人们熟知的南宁俚语。这个版块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颇有创意地在这些俚语上做了汉语拼音、英语以及中文释义、词语造句,颇似新华字典的注解。那种只可意会而又不可言传的语言环境,常让翻阅者大笑不已。

就是这些大学生创办了《炽热》 (受访者提供)就是这些大学生创办了《炽热》 (受访者提供)

  煎熬与激情

  没钱也出杂志 渐成“南宁坐标”

  今年9月中旬,最新一期杂志伴随着一个“彩蛋”出炉了,这是一张广西大学的手绘地图。拿到杂志的人都惊叹不已:“这是目前为止见过的最美的西大手绘图。”这本《炽热》杂志,印刷量达到了3万册。

  从最初印刷3000册,到最新一期的3万册,这一群大学生也有很多次“熬不下去”的念头。“忙于学业,没有钱,各有各的想法。”杨智谋说,大家干活儿都只有“激情”两个字支撑着,没有工资也没有报酬。一些人退出了,一些人又加入进来。

  “第二期杂志实在没钱了,我卖了自己打工赚钱买的摩托车,凑了点儿钱。”杨智谋和团队们开始寻找一些商家的合作,但是理念不合的商家,他们也只好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让大家看到纯商业的广告。”

  他们坚持的风格开始得到强烈的反馈,周边的高校、中学纷纷找到他们,希望能设置一个取阅点,很多人还通过各种方式留言索书。“起初是柳州、桂林的,后来开始有广东的、山东、深圳、武汉的读者索要杂志。”他们开始一期一期地往外面寄书,一些外省来到的年轻人也事先查好周边的取阅点,一来到南宁就直奔取阅点拿杂志。

  “图文并茂,每期都有详细的地图,我可以拿着书本了解南宁本土的语言、周边好吃好玩的点。”一位广州的“穷游一族”认为该杂志很实用。

  坚持与苦闷

  现实没那么好玩 仍坚持自己的路

  1年印刷6本杂志,《炽热》的主创人员回头想来,十分感慨。就像每一个充满理想的创业者都会面临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一样,这群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同样面临各种困惑。

  “首先就是没钱。”几名尚未大学毕业的主创人员,几乎在每一期杂志的印刷费用上都绞尽了脑汁。“为了支撑杂志的印刷,开始跟商家合作。但是商家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谈文化?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谈文化?”杨智谋也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就像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纯粹的本土文化能走多远。

  除此之外,他们也非常渴望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希望它能走出南宁走到更远的地方去。“现实其实没那么好玩,甚至很艰难,但是失败又怎样,再不做我们就老了。”杨智谋觉得,他们这一代南宁年轻人正在经受着南宁本土新旧文化的交替,“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它,让外地人了解‘老南宁’,让‘老南宁’了解‘新南宁’。”

  名词解释

  DM杂志即直投杂志,它是免费赠阅、仅在有限的地点和区域投放的一种刊物。

[上一页] [1] [2]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毛祖华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