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城市频道 >城市关注 >正文

广西龙州:小田地“化零为整” 致富路变宽

A-A+2014年3月24日11:36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南宁3月24日电(记者孙志平、张周来、吴小康)农户零星分散的承包地通过重新整合变成连片大块,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从而成为可能。眼下在广西龙州县,过去一家一户如同“补丁”般的小田地通过“化零为整”,地变宽了,致富路子随之变宽,农民的心也跟着变宽了。

  在上龙乡上龙村弄农屯,连片的果蔗长势喜人。弄农屯地处喀斯特岩溶地区,地块分布本来就比较零散,责任田承包到户时又被人为分割为更多的小块,农民在地里只能种些黄豆、玉米,一年下来亩均收入仅四五百元,连基本温饱都难解决。

  穷则思变。1996年,弄农屯村民黄忠伟、黄天保等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的尝试。“几亩地往往分为几十块,多的不过1亩,小的不到1分,耕地时拖拉机无法掉头,种庄稼多一行太密,少一行又觉得浪费……”谈起以前种地的苦恼,黄忠伟感慨颇多,“干活很累却没什么收入,手里有承包证也感受不到大的意义!”

  几户农民口头协商后,决定将各家不同位置的地块互换合并。黄忠伟原来4亩多共18块地在互换后合并成两大块。合并后,黄忠伟先是种香蕉,后来改种效益更好的果蔗,如今每亩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受到鼓舞,1999年,弄农屯群众自愿将1324块土地并为121块大田。

  并地让田变“宽”了。据龙州县国土资源局调查,合并后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对原来未利用地整治、机耕路统筹规划,田埂大量减少,耕地面积可增加5%—8%。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并地”18.45万亩,耕地面积增加1.36万亩。

  “并地”后,农民承包地面积不变,却为土地流转打下基础。在上龙乡民权村荒田屯农民新村,统一规划的45栋二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地里的火龙果、香蕉林郁郁葱葱。上龙乡副乡长阮海民说,土地“小块并大块”后,屯里有1000多亩地流转给一家公司搞香蕉规模化种植,村民则用增加的54亩地用于新村建设用地。

  阮海民掰着手指说,“现在农民收入有好几块:每亩年收租金900元,到公司担任蕉园管理员,每人可领取月薪2500元,还可从香蕉收成中提成。初略计算,荒田屯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荒田屯’现在真正变成了‘旺田屯’!”

  土地连片了,“金凤凰”也飞来了。记者在上龙乡板汪村停弄屯看到,在一大片开阔的农田里,拖拉机穿梭往来耕地、起垄、施肥,工人们忙着铺设灌溉管道。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在这里租下2000亩连片种植糖料蔗。公司总经理覃宁春说,由于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对于个体种植农户来说,种甘蔗效益正在下降。“我们从种到收全程采取机械化方式,亩产可从目前的4吨多提高到7至8吨,且种植成本跟农户相比大大降低。”

  谈起地块整合、土地流转加快后的变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农村纠纷变少了,有了更多增收渠道后人心也变“宽”了。“以前犁地时稍不注意就会把别人的田埂毁掉,进而产生摩擦,每年的春耕期,我们就会接到不少此类纠纷。”阮海民坦言,这几年来,群众的心跟着变“宽”了,土地纠纷变少了。

  龙州县县委书记秦昆介绍,按照农户自愿、政府支持的原则,目前全县24%的耕地已经进行“小并大”调整。“流转后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模式经营,极大提升了原有土地价值,我们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越来越有信心。”(完)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