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南宁“电子牛栏”让农民不再为耕牛被盗担惊受怕

A-A+2014年3月12日11:01新华网评论

  新华网南宁3月12日电(记者 向志强)“自从有了‘电子牛栏’,我们再也不会为耕牛丢失而担惊受怕了”,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茯坛坡村民莫永林说,“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牛栏一有风吹草动,值班人员的手机和村里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盗牛贼就会闻风而逃!”

  当前南宁正在一些农村地区推行的“电子牛栏”建设源于南宁市综治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3年初,南宁市共发生耕牛被盗案3977起,被盗耕牛4000余头,价值近4000万元。仅2012年南宁市就发生耕牛盗窃案864起,价值约900万元。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南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说,在农村,一头耕牛相当于一家人的命根子。由于近年来牛肉价格飞涨,一些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便利用农民安全防范漏洞,潜入农村,盗窃耕牛,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群众安全感。

  如何加强农村地区的治安防范,破解农村耕牛被盗难题?南宁市各级综治部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他们经调查发现,耕牛被盗的重要原因是村民防范意识不强、物防技防欠缺,绝大多数耕牛拴在村旁树上过夜或者关在偏避的牛栏中,无人看管,让偷牛贼有机可乘。

  为有效解决农村耕牛被盗问题,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南宁市综治办在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茯坛坡试点“电子牛栏”建设,积极推进技防设施向农村基层延伸。

  茯坛坡是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一个自然屯,居民48户,人口238余人,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等为经济来源,田间耕作主要依靠耕牛为主,现有耕牛28头。去年底,在南宁市和江南区综治办的指导下,村民利用村闲置集体土地自筹自建统一牛栏,实行人畜分离,既美化了乡村,又方便管理。

  他们在耕牛集中圈养场所及进出村主要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牛栏围墙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只要门禁被非法打开或者围墙红外线监控被阻断,自动报警并把信息发送到治安联防队员手机上,形成完整的视频监控和安全防范网。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根据村民居住情况,组织村干部和治保积极分子组成三个治安联防小队,分别负责对进出村路口进行监控,形成统一报警、自我防范、群防群治的整体。

  那廊村党支部书记莫民顺说,自从“电子牛栏”建成后,盗牛贼就再也不敢来了。2013年12月中旬的一天凌晨,与茯坛坡一路之隔的巷勒坡发生了一起盗窃耕牛案,该坡村民分散存放的耕牛被盗了5头,而茯坛坡“电子牛栏”里的耕牛却安然无恙。

  为在更大范围更有效发挥“电子牛栏”的作用,2013年12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市人大代表的朱育兆提交了“关于在农村推广‘电子牛栏+十户联防’模式防盗的议案”,今年市里也将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农村电子牛栏。

  “对农民来说,被盗一头耕牛比割他们身上的肉还要心痛”,朱育兆说,建设“电子牛栏”是践行群众路线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建好一个牛栏就等于搭起了一座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