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经小飞)春节临近,农民工追薪成各方关注点。本报“追薪连线”栏目于2006年9月1日开设,至今刊发追薪连线4500余条,为农民工追讨工资上亿元。这些年,农民工讨薪发生了什么变化?10年来,政府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出台了哪些制度?本报对“追薪连线”栏目做整理统计,也采访了劳动监察部门及法律界人士,对10年讨薪进行盘点。21日本报推出追薪盘点系列报道。
翻阅市民之声“追薪连线”栏目,每天跟大家见面的都是“豆腐块”似的讨薪事件,但简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行字背后,却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 1
“面对一位无助的父亲,有爱心的人还会伸手相助,何况曾是欠他薪酬的老板”
动之以情 追回救急钱
一位姓黄的先生来电说,一年前他跟一姓刘的老板到南宁市民族大道一工地做工,完工后只结了部分工钱,至今还有1700元工钱没支付。
这是2011年众多来电讨薪电话中一条普通的追薪求助。
记者连线后了解到,讨薪者黄先生的儿子当时正在住院,急需这笔钱救急。而黄先生只知道欠薪的老板姓刘,以及一个联系电话。对该工地属哪一家施工单位承包的。刘老板的上级承包老板是谁等信息一概不知。
根据黄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按惯例拨通了刘老板的电话,连拨3天,一直无人接听。就在记者犯愁时,黄先生再次来电,说没钱交,医院准备给儿子停药了。
虽然没能见到黄先生,但电话里,记者能感觉到面对病床上的儿子,一位父亲的着急和无助。
接连7天的电话联系,始终没有刘老板的任何反馈信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记者用手机给刘老板连发了3条短信,除了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告知黄先生目前的处境外,短信最后记者还特别加了一句话:“面对一位无助的父亲,有爱心的人还会伸手相助,何况曾是欠他薪酬的老板。”
或许是这句话触动了他。几分钟后,刘老板果然回复了,说第二天就将工资打到工人的卡上。
当第二天记者接到黄先生已领到工资的来电时,对方在电话里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故事 2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像这样不签劳动合同的用工,超过一个月以上,从第二个月起,劳动者还可索要双倍的工资
申明法律 同意支付工资
2013年,一名姓王的先生来电求助,说他在南宁市一食品批发店当业务员,后辞职离开,老板一直扣着最后一个月的1200元底薪不给。
了解清楚情况后,记者随即拨通了该批发店黄老板的电话。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黄老板一口否认该店招过这名业务员。
如何才能证明王先生跟批发店的劳动关系呢?在跟王先生的联系中,记者了解到他们每天都有到店签到的考勤表,如果求职者能提供,自然就能证明他跟批发店的关系。可王先生随后称,因黄老板不想发他那一个月工资,提前将考勤表藏起来了。
就在为王先生讨薪的事犯愁时,王先生来电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说他手机上还有之前跟黄老板讨要工资的短信记录,对方马上将短信内容拍下发给记者,并提供了两名曾跟他们一起工作的同事的联系电话,以及在工作期间帮该批发店开发的几个客户。
记者经过多方联系核查后,再次拨通了黄老板的电话。在大量的证据面前,黄老板这才不得不承认王先生曾在该店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以对方上班不积极、没完成任务等理由,想继续赖着不发工资。记者告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像这样不签劳动合同的用工,超过一个月以上,从第二个月起,劳动者还可索要双倍的工资,对方这才同意支付1200元工资。
故事 3
不知道她是否再次回到南宁,工资是否讨到。半年多来,这则没能刊登的连线一直让追薪记者牵挂
讨薪不成 帮安排食宿
“我在南宁市江南一小区帮一户人家照顾老人,我上个月辞职不做了,雇主却一直扣着我近20天的工资1800元不给,如今我连回横县的路费也没有了。”来电者自称姓梁,老家在横县。
记者先后联系了雇主王先生、王先生的姐姐,以及介绍梁女士去工作的家政公司等,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做协调工作,但直到当晚7时许,王先生家人仍坚持不给工资,并提出一个几近苛刻的条件,要梁女士回到小区跟所有人一一说明情况,收回之前跟邻居们说王家人不好的话,他们再考虑是否给工资的问题。
天色已晚,当天想要讨回这笔工资已经没有可能。考虑到梁女士的处境,记者先带她去吃了饭,随后还打的将她送到南宁救助站留宿。在去救助站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在听了梁女士的遭遇后也非常同情,说他虽然帮不上其他忙,也希望能做点好事,坚持不收我们的车费。
最后记者掏出50元钱给梁女士,作为第二天回横县的车费。在记者离开时,梁女士说,她还会回南宁继续讨要这笔工钱,到时再跟记者联系。
但这之后,没见梁女士再联系记者,不知道她是否再次回到南宁,工资是否讨到。半年多来,这则没能刊登的连线一直让追薪记者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