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讯(记者 苏丽红 蒋受廷 文/图)在平乐县同安镇高车村,村民经常会看到一位拿着锄头、铲子、锤子等工具的老人,他走在乡村小路上,看到有不平的路就会停下来,用锄头或锤子进行仔细修理,道路积水了就会挖条小沟排水,每次修路就像雕刻自家的艺术品……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13年,长期修路老人用坏了20副手套、挖断4把羊角锄。
曾经的村干部,今天的修路人,今年已88岁高龄的谢用民老人,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将村里道路全部修好,依然坚守在义务修路的第一线。
村里路不通经济难发展
初冬的高车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里,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绿水青山环抱村庄,火红的柿子向人们展示丰收喜悦。
“村里能有今天的面貌,跟谢老分不开。”说起村里的发展,村干部都对谢用民竖起大拇指。
笔者眼前的谢老,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声音洪亮。说起修路架桥,谢老打开了话匣。
高车村拥有273户1000多村民,在2000年以前,村里道路一直不好走,甚至连摩托车都难以行走,种植的东西难以运出去,直接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看到这些,当年已经75岁的谢用民心里有些着急。
谢用民一直生活在高车村,担任过村文书、主任、支书等职务,对村里情况非常了解。虽然已是儿孙满堂,孩子们都混得不错,对他也孝顺,但他心里总想着只有修好路,村里发展起来了,自己才能更安心生活。
谢用民最先想到的是要修好村口的桥。老桥年久失修,一条穿过村子的小河一到汛期就涨水,甚至淹没小桥,给村民的通行和孩子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他开始拿着工具对桥进行整修。整修了一段时间后,他找到村干部,希望能发动群众把桥修好,村干部马上响应,并组织村民捐款,老人除了份子钱,还多捐了600元钱。桥很快修好,村民再也不怕涨水过不了河了。
感召村民修通水泥路
修桥只是谢用民的第一步。他说,虽然桥修好了,但村里还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村里的路修好。
他买来了锤子、羊角锄、榔头、铲子等工具,只要天气允许,他每天早上将所有的工具放进筐里挑到村道上,看到哪里有石头凸出来,就用锤子、榔头修平;哪里凹陷了,就挖来沙子和土填平;道路积水了,他就用锄头开一条小水沟排水。经过几年的维修,村里1.5公里的泥巴路硬是被他用简单的工具修平了。
“这么多年,修路遇到困难没有?”笔者问。谢老说:“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困难肯定是有的,有时还因村民不理解而遭到白眼和谩骂。”
有一次,他想把进山两旁的路加宽20厘米,这样大车就能进山把板栗、柿子等经济作物运出来。由于山场林地中高车村与相邻的大里村委永福村都有份,加宽会占用到永福村一些村民的山场林地,谢老修路的时候,永福村几十个村民立马将他围住,要求赔偿。谢老当场表态,如果赔偿可以修路,他愿意一个人赔偿损失。谢老诚恳的态度,马上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两村村干及群众代表共同坐下来商讨,协商会一直开到深夜,最终大家都心服口服。永福村支部书记还对谢用民说:老哥,我佩服您,我开车送您回家吧。
2009年,谢用民提议,村里一定要修水泥路了。他一发话,村干部和村民积极响应。“一个老人都这么肯为村里出力,我们年轻人再不出力实在是脸红啊……”村民小组长汤路军说。他和村民理事会成员一商量,决定集资修路。谢老率先拿出了份子钱,还追加了一些钱,而他在外工作的几个孩子都拿出了一部分钱。
汤陆军回忆说,谢老交钱给他的时候,很认真地告诉他,钱拿了一定要修路,如果退钱,他第一个不允许。村干部听了他的话,既钦佩又感到了压力,如果钱筹集不上来,不但对不起村民,也对不起老人的一番苦心。
只用20多天时间,村民就筹集到了20多万元,几个月后村里主干道就修了起来,村里的东西就能直接用大车拉到集镇,村民搞运输、做生意很快发展起来。
村里路全部修好才安心
与笔者聊着聊着,看到天气还可以,谢用民就拿起工具,要去村里的道路上看看。“又去修路啦。”一路上,村民都会跟他热情地打招呼。他告诉笔者,因为年龄大了,现在修路一般只修半天,除了下雨基本都出去,一修就是几个小时。
“主干道修好了,但通往其他自然村的路还有不少是泥巴路。”谢老说,现在他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泥巴路上了。
“这条沟是前两天挖的”、“这些石子是我挑来的”,走上泥泞路上,他如数家珍。近段时间下雨,通往各村的泥巴路加起来有10多公里,一下雨路上容易积水,有时还有些小塌方。所以这段时间也是谢老比较忙的时候,只要雨稍微小点,他就会拿着工具出来,到路上排水,将塌方的泥巴挑到凹陷处填平。
“这块地我就挑了50担沙子。”他指着一块不到10平方米的沙土路说,因为路上全部是泥巴,车子容易打滑,泥巴也容易被冲走,所以他现在经常到村里找一些砖块、沙子来将一些凹陷处填好。“一担还能挑80斤左右。”说到这里谢老有些自豪。
“只要有力气,我还会修下去!”说到将来,谢老很坚定。13年修路,他修坏了4把羊角锄、用坏了20副手套,双手全是烂皮子。儿子看到他这么卖命地修路,有些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将他的一些工具卖掉了。他知道儿子心疼自己,但他还是放不下,后来又悄悄地添置回一些基本的工具。现在用的一把锄头,已被他磨得只剩一半了。
谢用民的老伴也年近90了,不过非常支持他修路,知道他第二天要修路,会早早起来做好饭,吃完后就看着他出门。
临走告辞时,谢老拉着笔者的手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村里的路全部修好,这样自己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