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陶海华 蒋银花 赵劲松 王世杰)他们本该颐享天伦,却因儿女外出打工,不得不扛起了抚育孙辈的重担。这些留守乡村的老人,所受文化教育并不多,加上还要照料各种农活,面对隔代抚育,留守老人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何能让留守的孩子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留守老人面对诸多难题。
难题:病痛缠身自身难保
蒋永是一位乡村医生,在临桂县南边山乡永平村委大树底村经营一诊所,看病对象多为留守老人。蒋永总结说:“常年劳累,大多数留守老人都有胃痛、风湿痛。而且,不管什么病,他们总是能拖就拖,非得很严重了才肯治。”
11月2日傍晚,拉了几天肚子的李二嫂,到蒋永的诊所取药。李二嫂今年65岁,看起来很瘦弱,头发花白。她说自己刚从地里忙完农活。
这些年,李二嫂与66岁的老伴留守在家,除了照看9岁的孙子,还得管理农田。“家里两三亩田,种了600株金桔。”老伴行走不便,下地干活要拄着拐杖,重活都得李二嫂一个人干。收割稻谷时,她体力不够,只能请村民来搭把手。
李二嫂只是众多留守老人的一个缩影。儿女外出打工了,老人得不到照顾,上了年纪仍要操劳,致使很多留守老人体质较弱,自身本来就需要人照顾,无奈还要挑起照顾孙辈的重担,更加力不从心。
没啥文化无力辅导
留守老人普遍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不高,该如何辅导孙辈的学习,老人们一片茫然,家庭教育多是空白。
忻城县北更中心小学目前在校生有891人,70%是留守儿童,在家很多都是隔代抚育。
“学校每月给贫困生发放助养款,需要家长签字,但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至少有一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该校的蒙老师说,北更乡内仁村地腾屯有8户人家,现在共有11人守屯,只有两户的爷爷会写名字,剩下的老人们一个字也不会写,每次都是孩子帮爷爷奶奶签字。这种情况在全乡很普遍,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连普通话也听不懂。
家访时,有个学生的奶奶说,她现在只能保证孙子周末回家有粥喝,别的管不了。这是许多留守老人的普遍想法。
平果县坡造镇伏琴小学目前在校学生129人,留守儿童为52人,其中隔代抚养的有49人。
“有一次我问班里的学生:每次回家,爷爷奶奶问不问你们作业做完了没有?问不问你们的学习情况?结果,全班13个学生,只有两个举手。”该校老师韦呈海说,由于学习缺乏家长的鼓励和督促,不少留守孩子因此纪律散漫,学习缺乏主动性。
都安下坳镇高王村高王小学的一些老师也反映,学校布置的一些家庭作业,需要家长配合辅导,但村里的留守老人没啥文化,大多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一位留守老人说,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农活都忙不完,哪有精力去管孙儿的学习?
缺乏沟通问题不少
调查中,不少学校老师表示,很多留守老人平时很少和老师沟通交流,缺乏良好的家校联系。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不良行为。
容县松山镇大水小学的林老师说,前几天有个三年级的学生逃学,班主任先打电话再家访,第二天早上用摩托车把学生接到学校,当天下午他又跑了。老师向其父母反映之后,11月1日,孩子的妈妈不得不辞工回家照看孩子。
忻城县北更中心小学的蒙老师认为,留守老人隔代抚育,常常溺爱孙辈,而且很少会主动到学校和老师沟通。有时候个别孩子做了坏事,接到了老师的通知,老人也不会到学校来。久而久之,放纵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让教育部门感到担忧的是,不少留守孩子上到初中后,辍学的情况越来越多。
平果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林光明说,留守孩子小学阶段辍学的基本没有,但有些孩子上了初二或初三,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加之社会上各种诱惑力太大,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罗树杰教授介绍,他曾在巴马、凤山一带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初中的辍学率为20%~50%。
分析留守儿童辍学的根源,罗树杰教授认为,主要是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另外,有不少孩子欠缺学习动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