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王建伟 )9月20日,本报刊发了记者的《巨型蜗牛入侵南宁》调查报道 ,随即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人民、新民、凤凰、搜狐、腾讯、网易、光明、中新等上百家网站第一时间进行转载,辽宁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媒体也与同日播放了该条新闻。一时间,南宁郊区出现非洲大蜗牛的消息不胫而走。昨日,广西农科院以及南宁市相关部门专家赶往事发现场沙井镇,实地考察了非洲大蜗牛的危害情况,并提出一些处理的建议。
反响强烈 巨型蜗牛入侵南宁成热点
9月20日报道刊发当天,记者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除了有同行求助新闻线索外,还有相关部门专家希望记者协助调查,以及读者反映自己家乡也发现类似蜗牛。
除此之外,国内各大网站也在本报调查报道见报的当天全文转载了该篇报道,并把标题设置在首页醒目位置。辽宁卫视、江苏卫视当晚根据本报报道的内容制作了视觉新闻,在新闻节目中通过卫星向观众播报,酷六、爆米花、第一视频等专业视频网站,也纷纷推出网络视频供网友点击。一时间,非洲大蜗牛入侵南宁郊区的消息成为国内新闻热点。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非洲大蜗牛这一繁殖力超强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否会像曾经暴发的福寿螺那样,给当地的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菜园体验 清晨徒手捉到大半桶
昨日清晨,记者赶到沙井中学,和梁老师一起到菜园徒手捕捉非洲大蜗牛。记者发现,这些正在啃吃蔬菜的非洲大蜗牛个头大小不一,大的像鸡蛋,小的如同成人的拇指。由于菜园里非洲大蜗牛太多,记者和梁老师只得捉大弃小。大约20分钟后,就捉了大半水桶,足有五六公斤重。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饱餐了一夜的非洲大蜗牛纷纷“收工”了。记者有意放走几只,然后观察它们白天躲藏在哪里。最终记者发现,有的蠕动着钻入草丛深出,有的则消失在田埂石头缝中。据梁老师介绍,这些非洲大蜗牛喜潮怕光,白天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影子,只要天刚一黑,就纷纷爬出来祸害农作物。菜园里种植的绿豆、千里香、小白菜是非洲大蜗牛比较爱吃,夜间每平方米大约有10多只非洲大蜗牛。而红薯叶、韭菜则相对少些。
记者把捉来的大半桶非洲大蜗牛提到公路旁,只见它们一个个用软组织紧紧吸附在水桶壁上,脑袋缩进壳内一动也不动。拿出其中一只放在水泥地上,然后在地面上洒上水,非洲大蜗牛这才探出脑袋,用触角“东张西望”。
喷洒农药 效果明显却不能彻底灭杀
与梁老师菜园毗邻的一块菜地种的是小白菜,比起梁老师光秃秃的菜园,这块菜地长势还算不错,尽管菜叶上也被咬出密密麻麻的孔。为什么非洲大蜗牛只啃咬梁老师种的菜呢?
正当记者迷惑不解时,这块菜地的主人郭女士,挑着两只水桶前来灌溉蔬菜。望着被啃咬的蔬菜,郭女士感到很心疼。她说,自己种的这些菜平均每周喷洒一次农药,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小白菜恐怕也像梁老师种的那样,看不到一丝绿色了。“我在这里种了10多年菜,这种蜗牛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在菜地里会偶然发现,但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多,个头也没见过长这么大的。”
据梁老师反映,不仅学校门外马路对面的菜园有,距离学校数百米外的菜园,种菜的一位市民称发现不少这种大蜗牛。于是,当地菜农纷纷用农药进行灭杀,虽然非洲大蜗牛明显减少了,但是不能彻底灭杀,每天早晨还是或多或少地在菜园中出没。
记者随即找到校园东侧这片菜园,当时太阳才刚刚升起,可以看到菜叶上仍有不少正在啃吃茎叶的非洲大蜗牛。梁女士随手翻起贴在地面的一片草皮,下面潮湿的地面上,赫然出现几只已经隐匿起来的非洲大蜗牛。
合理利用 专家表示可用来喂养鸡鸭
上午10时,广西本地两家电视台的同行,以及广西农科院的3位博士、1位研究员,南宁市江南区委宣传部、水产畜牧兽医局的相关专家、工作人员陆续赶来,对沙井中学周边蔬菜遭遇非洲大蜗牛的情况进行调研。
专家从水桶中随手拿出一只中等个头的非洲大蜗牛,在地面上洒水诱使它伸出脑袋爬行。经测量,这只蜗牛体长15厘米,背上的硬壳长8厘米。
广西农科院和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的专家、工作人员,分别在沙井中学周边的菜园进行了调查走访,详细记录了非洲大蜗牛的生活环境以及蔬菜受损情况。广西农科院一位姓覃的研究员表示,早在几年前非洲大蜗牛就已经在南宁被发现过,但数量很少不足为惧,并且个头也没有现在见的这么大。
此次沙井中学周边,突然发现非洲大蜗牛,不仅形体庞大,并且密度惊人,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所幸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非洲大蜗牛出现的区域并不大,基本上局限在沙井中学周边农田和菜园。虽然可以采取人工药物灭杀的手段进行控制,但他认为不提倡这么做,因为非洲大蜗牛虽然危害农作物,但也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譬如对于鸡鸭来说,非洲大蜗牛就是一种很美味的饲料。
南宁市江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局领导在看到本报9月20日的报道之后非常重视,立即抽调出专人成立调查小组,下一步将对该地区的非洲大蜗牛危害情况进行严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