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关海芳)一个是河南省安阳市的68岁老人,一个是在广西南宁生活的市民。两地横跨千里,两人素昧平生,却因为一个“孝”字,将两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河南68岁老人孙桂枝(化名)近日被继子赶出了家门,只好回娘家,与90岁的老母亲蜗居在一间破旧房内生活。在网上看到这则报道的南宁市民阮先生感慨万千,他决定赡养两位老人直至百年。
事由 河南老人遭遇牵动南宁孝子心
9月14日,河南《大河报》以《“有人劝我告他们,但我不忍心”》为题,报道了河南一位68岁老人孙桂枝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反响。20多年前,她在河南安阳与一位张先生相识并结婚,婚后,她抚养张先生的3个儿女。几年前,孙桂枝因患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只能依靠双拐行走,老伴也患病在床。其间,因继子对她有意见,多次将老人赶出家门。几天前,她再次回到继子家,但对方又把她赶出家门。她只好拎着行李,在安阳市公安局北辰派出所民警的护送下,回到安阳前崇义村90岁母亲家中。孙桂枝的继子自称没有工作,生活只能靠父亲的退休金,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已经很吃力,他没法再照顾孙桂枝。于是,孙桂枝只得回到娘家居住,可孙桂枝的老母亲也已经90岁了,且患有白内障,一个老人是看不清,一个老人是行动不便,孙桂枝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身边也有人劝她去告3个子女,但她表示终究不忍心。
正在孙桂枝为今后的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她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南宁市的阮先生,一边在网上看这则新闻,一边揪心地泪流满面。阮先生萌生了一个念想:由他来赡养这两位老人!于是,他很快与《大河报》的记者取得到了联系。16日,一笔10万元的善款从南宁汇到了郑州。
心愿 只想有个孝敬母亲的机会
阮先生是何许人?为何想要赡养素不相识的河南老人?通过阮先生与《大河报》记者的通话,本报记者大致了解到了他的一些情况。
阮先生出于广西一个贫穷的乡村,提起母亲,阮先生心感亏欠。母亲生下他们兄弟姐妹8人后,为照顾他们付出了很多。最让阮先生刻骨铭心的是,小时候遇到晚饭偶尔有点肉吃,母亲总是舍不得吃她的那一份,而是留到第二天给子女们吃。1995年,阮先生的母亲不幸病逝。2000年后,他的事业有了起色,生活才慢慢好了起来。生活好了,想起母亲,阮先生常常泪流满脸,觉得自己欠母亲太多,很想报答母亲,但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河报》的那篇报道刊发后,阮先生在网上看到了新闻,顿时悲从心起,泪流满面,自己的母亲不在人世了,那就赡养这两位老母亲吧!于是,他找到了《大河报》的记者,恳请记者一定帮忙,给他一个孝敬母亲的机会。他希望记者能帮忙联系、落实人员来照顾两位老母亲,工资等费用全部由他支付,而这10万元只是先期付款,如不够他再汇款,而他的捐助将一直持续到两位老母亲百年。如果老人愿意去广西,他也非常乐意来安阳接老人到他家居住。
16日,当孙桂枝老人得知南宁的阮先生愿意照顾她之后,她哭着说真的遇到好心人了,让《大河报》的记者代她们谢谢阮先生。
进展 联系老龄委 老人或送敬老院
昨日上午10时,本报记者联系上了《大河报》报道该新闻的记者高志强,希望能对阮先生做一次采访。但高志强表示,从之前与阮先生交流的情况看,对方非常低调,不愿意向媒体说太多。之后, 高志强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已和阮先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沟通,但对方还是坚持“隐身”,并为不能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表示“歉意”:“不好意思了,我也没做什么事。”
至昨日19时,本报记者再次联系上了高志强,他介绍了目前最新的进展情况:由于90岁的老母亲除孙桂枝这个女儿外,还有儿子,她的儿子表示,他一直都在赡养老人,且按照当地的习惯还是在家养老为宜,因此90岁的老母亲不会去敬老院。
而昨日,高志强还找到了孙桂枝的一位继女,对方也表示无力赡养孙桂枝,因为父亲张先生已近乎植物人,她的婆婆也瘫痪在床。对孙桂枝的养老等生活问题,当地老龄委等相关部门昨日都已前往协调此事,现在初步协商是确定了一所养老院接收她,但最后的决定,仍待孙桂枝和家人协商后最后确定。至于阮先生的这10万元如何能用得更好,高志强表示,《大河报》方面会和阮先生继续协商确定。
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情况,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