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周如雨)8月15日,南宁居民冯秋肚子剧痛,被父亲送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治疗。医生诊断,冯秋患了胃穿孔,必须立即手术。手术中途,医生又告知家属,肚子有肿瘤,要切除。然而,手术结束后,医生却说,冯秋患的只是阑尾炎。冯秋肚子上因此留下5个动手术开的口子。家属认为,医生没有诊断清楚病因就急忙手术,以致让患者饱受折磨。
8月23日,民族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冯秋的诊疗过程,医生处置合理、得当,并无纰漏。
患者:肚子突然剧痛
第一次诊断:肠气影响检查不出问题
冯秋今年22岁,跟父母租住在南宁市万秀村一队的一间民房内。
8月13日,刚收工回家的冯秋右下腹又开始隐隐作痛,这一病症,已经困扰他数天了。
父亲冯庆禄看不过眼,拉着儿子到万秀村内一诊所看病。经诊断,医生推测,冯秋患阑尾炎的几率较大,并建议其到大医院检查。
由于当时右下腹疼痛并不厉害,冯家父子觉得,该病症没有严重到要上大医院的地步。随后,诊所医生便给他们开了点药,并给他吊了两瓶点滴。
然而,诊所的治疗并不奏效。14日晚上,冯秋的肚子开始剧烈疼痛。冯庆禄急忙将儿子送到离家不远的民族医院。
当天晚上8时,民族医院急诊科给冯秋照了B超,结果显示,由于腹阑尾区大量肠气影响,未见明显具体肿块及液区回声。“医生说检查不出啥问题,干脆叫我儿子回家好好休息。”冯庆禄回忆道。
患者:剧痛再次入院
第二次诊断:90%的几率是胃穿孔
第三次诊断:肚子有肿瘤要切除
冯秋离开民族医院后,不到8个小时,又因腹部剧烈疼痛,再次被父亲冯庆禄送回该院。经B超检查发现,冯秋右下腹腰大肌前方探及范围约4.9×1.0混合回声,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以高音为主,后方伴声影,外周呈若回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
这些专业的术语冯庆禄并不关心,他只想知道,儿子冯秋到底病得多严重。值班医生告知,根据数据显示,90%的几率是胃穿孔,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签下手术确认书后,冯秋于15日下午3时许被推进手术室。
3个小时后,一医生急忙跑出手术室,把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冯庆禄拉进手术室,指着冯秋的肚子处说,肚子里面有肿瘤,问冯庆禄是否决定切除,“手术有一定风险”。
看着儿子饱受折磨,冯庆禄抹了抹眼泪,随后还是签字确认。
患者:手术持续5小时被开5个“洞”
最后诊断:原来是患上阑尾炎
持续约5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冯庆禄一看到医生走出手术室,便询问手术是否顺利。“他们告诉我,原来儿子只是患上阑尾炎,并非胃穿孔及肿瘤。”冯庆禄气愤地说。
冯庆禄的气愤自有他的理由。他说,他在病房内掀起儿子的衣服看到,瘦小的肚皮四周,被开了5个“洞”,其中阑尾炎处的口子较大。他认为,这5个洞,是由于医院在诊断不确切的情况下就胡乱开刀造成的,“要是早确认是阑尾炎,肚子上开一个口就完事了”。
为此,在冯秋住院休养的几天里,冯庆禄多次到医院相关科室讨说法,但医生给他的理由是治疗过程处置合理,其中一位医生解释说:“探病因就像在数个抽屉内找一台手机一样,有时需一个个抽屉拉开才能找到。”
冯秋说,这样的手术他并不满意,花费了1万多元不说,还给自己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和伤害。他认为,主治医生把他当做“试验品”,“医院必须要为这次不专业的行为给个说法”。
医生:处理并无纰漏
院方:医患沟通不畅
为何阑尾炎如此常见的疾病,会被医生诊断为胃穿孔?该院肝胆肠胃科主任张涌泉说,手术过程中发现,病人患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急性腹膜炎、肠间、盆腔脓肿等,这些病因综合起来,让病人体表呈现出来的病状复杂化,依靠设备根本无法百分之百判断,没有正式开腔剖肚之前,没有医生能确认是哪种病症,“从医学角度上说,这是通过剖腹探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对于病人肚皮上的5个口子,张涌泉表示,由于采取的是微创手术,因此,即便一开始就诊断出是阑尾炎,肚皮上也得留数个口子,只不过位置会有所变化,“这些口子都是通过微创技术打开的,以便医生把相关仪器设备伸入患者体内以进行治疗”。
院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属之所以产生误会,与医患双方沟通不顺畅有一定关系。该负责人坦言,由于日常医务繁忙,部分医生可能在与患者解释病情时,没有恰当运用让患者家属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比喻,才产生此类纠纷。例如,医生说“探病因像是在抽屉里找手机”,其实是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在治疗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排查病因,但容易让患者感觉医生是在敷衍、在拿患者做实验。他还表示,若患者和家属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再次咨询医生或到医院医患关系科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