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台村位于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南端,距县城48公里,与越南边境直线距离11公里,整座村子被连连大山环绕包围其中,曾是中越边境线上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今,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定点帮扶单位区民宗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莫洋洋带领派台村全体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依托当地山多林广的资源优势,“靠山吃山”大力发展三林经济、农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文娱活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广告
 (图为派台村主干道路、新建人行道 覃亚菲/摄) (图为派台村主干道路、新建人行道 覃亚菲/摄)

  林业经济持续发力

  派台村主要经济作物有中草药砂仁、花生、松树、少量甘蔗。种植松树2万多亩,砂仁面积5000多亩,素有“春砂仁之乡”称号。如今坚果种植也大规模铺开,现已达1200多亩。村民收入以采摘砂仁、采割松脂、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餐具出租、入股分红、钩机出租、农机出租等,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万余元。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澳洲坚果种植示范片 覃亚菲/摄)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澳洲坚果种植示范片 覃亚菲/摄)

  “派台村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松树和八角树。咱们村民经济收入总体上很可观,”派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洋洋自信满满地说。

  郁郁葱葱的树林给派台村带来了增收致富春风的同时,这股春风也吹向了乡村旅游经济。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同心亭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同心亭 覃亚菲/摄)

  农旅融合大力提升

  用好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发展政策,驻村书记莫洋洋带领驻村工作队伍和村两委大力整合派台村原生态风光资源,聚焦生态农业和民族特色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观光旅游线路。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水车风景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水车风景 覃亚菲/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新汪江屯。走进新汪江屯,旋转的水车带动潺潺流水,清澈见底,错落有致的石头路还原自然本色,风景秀丽。

  吸引周边游客来村观光打卡、溪谷抓鱼、赏桃花,带动新汪江屯农业增效、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主原生态石头路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主原生态石头路 覃亚菲/摄)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桃花盛开景象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桃花盛开景象 覃亚菲/摄)

  民族团结党群共进

  派台村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先后修建了4个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设置球场、舞台、民族文化宣传栏等设施,完善党员教育、民族政策宣传、科学普及、体育健身、老年人文化活动等功能,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球场舞台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球场舞台 覃亚菲/摄)

  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派台村旺江党支部委员会,是驻村书记莫洋洋利用群众提供的老旧民房,仿制传统栏杆建筑改建而成。“老房子也是一种特色,直接推平有些可惜,可以留下来作为乡愁的回忆,”莫洋洋说。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外观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外观 覃亚菲/摄)

  党支部活动室中分为民族团结展示馆和村情农耕展示馆。民族团结展馆里展示了56个民族卡通形象和民族特色服装,记录了派台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工作历程;村情农耕展馆陈列了村里过去使用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品,留存完整,俨然一座小型“历史物件博物馆”十分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民族团结展示馆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民族团结展示馆 覃亚菲/摄)
(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村情农耕展示馆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新汪江屯党支部活动室村情农耕展示馆 覃亚菲/摄)

  驻村两年间莫洋洋书记深耕沃林,坚定使命,始终同群众站在一起,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驻村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使命。

(图为派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洋洋 覃亚菲/摄)(图为派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洋洋 覃亚菲/摄)
(图为派台村驻村工作队员韦柳冰)(图为派台村驻村工作队员韦柳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广西官方微信(sinagx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