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说,一个35岁的女人,被约会的几率等同于恐怖分子劫机。不过,伍迪·艾伦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发生911事件,换言之,现实并没有他所说的那么不堪。至少像泽塔琼斯、妮可基曼这些已经年过35岁的女人,想要找个男性约会并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是站在平头百姓的角度看,人至中年,也正处于一个情感的多发期,庞大的婚姻、资产重组群体,也注定了“恐怖主义”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友人聚会,不管是在私底下还是在公开场合,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熟人之间的婚姻状况:张某某又离啦,第二个老婆还没有第一个好;王某某跟老公分居几年了,还因为财产问题一直在闹纠纷;李某某的老公有情人了,昨天晚上他带“小三”到KTV玩,我二姑妈的大表姐的小叔子的三外甥隔壁家的那条狗,正好往那里经过……
就连一些曾经誓言铮铮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婚姻,也没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某日偶遇一位女性朋友,获悉她刚离了婚,原因是她嫌丈夫的个子不高,想借着青春的尾巴,再找一个个子高的。这真是一个雷人的理由,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初她是如何哭着喊着要嫁给他的。十多年前,这个开着一辆车的矮个男人,在她眼里,就像漆黑夜空中的一只萤火虫,是那么的出众,是那么的拉风。故而,她不顾家人的劝阻反对,执意跟他结了婚。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这段维持了十多年的婚姻,竟然是以这样一个理由结束。
或许这样的理由不过是个托词而已,日渐平淡的感情和正在面临的诱惑,才是家庭破裂的真正原因。人到中年,事业、家庭、孩子这些过去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往往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对婚姻、对家庭进行反思。那些曾经的激情,渐渐远去的甜蜜,也成为了审美疲劳之后的刺激。从另一方面说,由于事业上有成,环境的变异,所面临的诱惑也越多。于是,不甘不舍的情绪,很容易形成二元思维:要么认命,要么潇洒走一回。
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一个人只有找到并且认可了自身的价值,才算是找到了生活的修补剂。早些年有一部电影《美国丽人》,讲述了一个中年危机的故事:42岁主人公莱斯特一直被老婆、女儿及老板蔑视,为了寻找生活刺激,他疯狂地爱上了女儿的同学。故事在一种荒诞不经的氛围中发展和结束——莱斯特最后被一个同性恋者误会,中枪而死。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些难以理解莱斯特为何会爱上一个16岁的女孩,因为他是如此的空虚,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看起来,他应当找一个能够理解他、了解他价值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应当是个成熟睿智的女性才对。后来我发现,自己是在以一种幼稚的思维思考问题。一个年华已逝的中年男人,恰恰是在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面前,才更易于产生下意识的肾上腺素,因为他需要通过对方来印证自己的价值,获取支撑的力量。对方就是一枚开启灵魂、激活想象力的钥匙。其道理,就如一些已婚女性在公众场合,也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还能吸引异性火辣辣的目光一样。
有一个未经证实的现象,青年时代的情感历程较为单一的人,于往后的人生中,面对诱惑时,内心的振荡和挣扎幅度也会更大。有一句流传于市井间的俚语:“婚前不玩,婚后造反。”话虽鄙俗,却有着一定的道理。每一个曾经爱过的人都知道,情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对于那些有过多次情感经历的人来说,在想要通过婚姻寻找一个停泊的港湾时,往往已是有了身心俱疲的感觉。故相较而言,情感经历丰富的人,家庭观、婚姻观也更为理性,面对诱惑,出现价值混乱的概率也要更小一些。反之亦然。
对于克服人生中的虚无感,尼采曾给出了一个很普适的建议:寻找新的生活意义。或许这也是中年人在情感方面特别易于出轨的根源。(青丝)
作者介绍:青丝,职业作者,在港澳及国内知名媒体长期开设专栏,坚持用理性思维和诗意笔触去描述荒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