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有一个无时不在与自己相对抗的敌人,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每一个已婚的女人,也同样有一个夙敌,名字叫做“别人家的老婆”。虽然都是隔空对战,两者却足以令当事人直面惨淡的人生。区别则在于,“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当着自家孩子的面表彰,“别人家的老婆”再好,也只能是在自己老婆背后念叨。
民间有句流行俚语,“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是一种纯以男权视角进行的人生解读:继承自己血脉的孩子是最好的,别人家的老婆,则永远要比自己的老婆贤惠开通,更为大方得体——她美丽,她风骚,上得厅堂,入得厨房,能做一手好菜;她勤劳,她勇敢,所有家务都一人包,男人通宵打游戏她也不闹;她从来不乱花钱,不喜欢奢侈品,穿20块钱的地摊货,身段也无比妖娆……有人把这种现象释为是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是男人的心性浮移,内心不安分的体现。
实际上这种“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思维,是有其历史传承的,豁达如陶渊明,也有过类似的慨叹。《南史·陶潜传》:“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陶渊明曾抱怨,只恨没有羊仲、求仲这样的廉洁逃名之士做邻居,家里也没有像老莱子妇那样的贤良妻子,心里感到很惭愧。老莱子妇见载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春秋末,老莱子隐遁躬耕于蒙山之阳,楚王慕其名,派人向他询问治国方略。妻子劝他说,食人酒肉,受人官禄,就要受制于人,当今乱世如果为人所制,则难免于祸患。老莱子听了觉得有道理,遂与妻子潜居到楚王再也找不到的江南去了。
陶渊明自认为妻子翟氏不如老莱子妇贤良,也是他以男性视角,以不对称的比较方式得出的结论。他在彭泽县令任上时,曾下令把全部官田用来种秫,以供他酿酒之用。妻子翟氏不同意,一再坚持要用一部分田种稻米,陶渊明最后妥协,把其中五十亩地种秫,另五十亩种稻米。从这一件事,也可见翟氏是个很有头脑和主见的人,擅长操持家政,并不因为丈夫“得醉于酒足矣”的浪漫主义,就忽略了现实中的衣食需求。所以,陶渊明觉得老婆没有别人家的好,更多的是他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大男子主义思维在作祟。
作为一种离奇的社会文化,“老婆是别人的好”的论调能够因循至今,说明了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是缺乏平等意识,是不会与分歧相处、与差异和解的。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要跟对方的缺点生活一辈子。毕竟结婚组成家庭,本来就是对接纳对方缺点的容受力,接纳不完美生活的一种体验。所以,在抱怨对方不如别人好的时候,也不妨做一下自我反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欠缺了点什么。(青丝)
作者介绍:青丝,职业作者,在港澳及国内知名媒体长期开设专栏,坚持用理性思维和诗意的笔触去描述荒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