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籍的古代名人当中,计宗道(1461~1519)是柳州史上的第一位解元。他19岁就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但直到19年后的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才考中进士,入仕后先后在江苏、湖广等地做官。关于他,柳州民间流传着一个计家祖上豢龙的故事,大意为计家曾经饲龙有恩,由此获报,惠及子孙,所以才有了计宗道会试中式之殊荣。
记载此事最为详细的稗史,是明代笔记《庚巳编》。计宗道的高祖计公,在明洪武年间担任一个州县的属官,负责管理一些杂务。计公所居的山乡名为计家砦,他某日出行,拾到一只斗大的巨蛋,遂好奇地拿回家,让家中的母鸡孵化。一百多天后,从蛋里孵出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四条腿,浑身上下长满了鳞甲。小蛇虽然长不盈尺,但行走起来,却是昂着头纵身往上跳,与寻常的蛇逶迤前行迥异。计家人用米汤喂养小蛇,数月后渐渐长大,尤为喜欢喝生血,计家每逢宰羊杀猪,都会用生血饲喂小蛇。时日久了,小蛇与计家人非常亲热,计公走到哪,小蛇就跟到哪,只要一呼喊,它就会乖乖盘伏在计公的床榻旁边。用手抚摸小蛇的身子,冷如冰铁,计家人都把小蛇称之为小龙。
事情传开以后,每天都有许多人到计家来看热闹。计公心下暗忖,人多嘴杂,如果有流言蜚语传出去,恐怕会惹来大祸。于是他把小蛇放养到官署后面的溪潭中,并嘱咐小蛇说:“你不要担心挨饿,我每天都会派人来喂你,你就住在这里,再也不要出来了。”可是他回到官署,小蛇也随归而至,计公生气骂道:“你如果不听令,我就杀了你。”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非常驯服地又回到溪潭之中。自此,计家人便常携了生血到溪潭饲喂小蛇,如此数年,小蛇已是大逾寻丈。
某日,官署里另一个官员的儿媳,到溪潭边打水,因她身穿红衣,水里的小蛇以为是计家人带血来喂自己,遂纵身而出,一口把女子咬死。死者家人大怒,威胁计公说:“你蓄养妖物祸害他人,我一定要向上官禀报,令你家破人亡。”计公苦苦哀求,并赔偿了大笔钱财,方才了却此事,但计公也由此恨透了小蛇,想赶紧杀了它以绝后患。他拿刀来到溪潭边,用血把小蛇诱出,趁它吃东西之际,飞刀砍去,却只是砍断了小蛇尺许长的尾巴。小蛇受惊后躲到了溪潭中,再也没有出来,也没有人知道它的死活。数年后的一个夜晚,雷雨交加,人们看到有一条长数百丈的苍龙从溪潭中跃出,升空而去。计家人这时才知道,小蛇确实就是龙。
这个充满了神异色彩的故事,放到今天来看,相信的人想必也不会太多,但是在对自然科学认识不足的明代,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然而,这样的神异故事又是怎样被传出来的呢?实际上,传播者不是别人,正是计宗道自己。《庚巳编》的作者陆粲,在故事的末尾特意提到,自己的伯父与计宗道是同一年的进士,故事就是听计宗道亲口所说。如此一来,计宗道传播这个故事的目的和用意,就很值得玩味。
南宋人罗泌所著的《路史》载有一位董父,因擅长饲龙,被舜帝封为豢龙之官。古人认为,人之所以能够饲龙,是人能够了解龙的欲求,凡有此本领的人,绝非凡俗之辈。换言之,不是每个人都能饲龙的,有此机遇,乃为上天及命运的安排。
柳州自建城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属于远离中原文明的蛮荒之地,文化教育不甚发达。这一点从计宗道是柳州史上第一位解元,就可一窥端倪。至于少年得志的计宗道,在早早成为举人之后,又经过了19年的努力,方才荣登甲第,进入仕途,其中的艰辛和苦涩,旁人着实难以了解。而在一朝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之后,编造一个祖上曾经豢龙由此得报的故事,渲染自己的功名其实是顺应天命,也是一种满足内心虚荣的体现。只不过,用豢龙获报的故事来证明自己获得功名的合理性,虽然谈不上自卑,至少也是不够自信的。(陶琦)